形態特徵
喬木,高15米,嫩枝有柔毛,老枝多白色皮孔。葉薄革質或紙質,橢圓形,長10-17厘米,寬5-7.5厘米,先端尖銳,基部闊楔形,上面乾後暗綠色,不發亮,下面灰白色,有柔毛,側脈9-12對,靠近葉邊常有分叉,網脈不明顯,
全緣,葉柄長1-2厘米,有柔毛。
花數朵生於枝頂葉腋,直徑3-4厘米,
花柄長1-2.5厘米,有柔毛,苞片2片,位於萼片下,早落;萼片半圓形,長3毫米,寬5毫米,背面有柔毛,內面有長絹毛;花瓣長2厘米,外面基部有毛;子房有毛。蒴果直徑1.5-2厘米,果柄有皮孔。花期7-8月。
生長環境
西南木荷喜光樹種,不耐庇蔭。喜溫暖濕潤氣候,比
木荷更耐乾旱瘠薄環境。垂直分布多在海拔100-1600米之間,分布區的氣候,年平均氣溫19-23℃,最冷月平均氣溫10-15℃,極端低溫-3℃,最熱月平均氣溫25-28℃,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它適應在酸性土生長,在石灰岩地區無分布。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耐瘠薄能力權稍次於馬尾松。在山坡中、下部生長最好,在山脊、山頂只要土層稍厚,仍能正常生長,排水不良的低洼積水地則生長不良。
分布範圍
分布於尼泊爾、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及中國等地;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貴州西南部、廣西西部(田陽、巴馬、鳳山、東蘭、龍州、德保和河池等縣)和四川等省(區)。
繁殖方法
採種
選15-30年生健壯、通直,無病蟲害的植株作母樹。種子在12月至次年2月間成熟,蒴果自行開裂,種子隨即飛散,應趁蒴果由青轉黃色時採集。採回後曝曬,選出種子,出種率3-4%。種子千粒重3.7-4克,每千克25-27萬粒,發芽率25-40%。種子用麻袋收藏,放在通風陰涼處。
育苗
西南木荷種子輕小,幼苗喜光,不耐寒,忌水濕。圃地應選擇排水良好、向陽,酸性的沙壤上。床面和播種溝要細碎平整,並稍加壓緊,以利於種子與土壤密接。播種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採用條播,條距20-25厘米,每畝播種量2-3千克。播後覆蓋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並蓋草。待大部分種子發芽出土後揭草,插蕨遮蔭,以防幼苗日灼。第一次間苗在種子發芽出土後一個月內進行,苗距保持4-6厘米,間出的苗可以移到容器里培育。第二次間苗在6月底進行,株距保持在7-8厘米,遮蔭物分次疏除,使幼苗逐步適應較強光照。要分期施肥。一年生苗高達60-100厘米,地徑粗0.8-1.2厘米,可出圃造林。每畝產苗二萬株。
栽培技術
造林地宜選土層較厚的酸性或微酸性土,低洼地、鈣質七以及乾燥的石礫土都不適宜造林。西南木荷前期生長較慢,7-8年後,生長加快,幼林枝葉較稀疏,造林密度宜大些,一般株行距1.7米×1.7米,立地條件較好的可用2米×2米,薪炭材缺乏,交通又方便地區可用1.5米×1.5米。造林季節在早春萌芽前雨天定植,最遲不超過3月中旬,容器苗造林也應在6月底以前定植。如用一年生裸根苗,在起苗前剪去全部老葉和部分嫩葉,起苗時避免傷根,並分級漿根。容器苗應選高6-10厘米的壯苗定植。定植後頭三年,每年進行撫育一次,最後可擴展成水平帶。
主要價值
木材
木材黃褐色或紅褐色,結構細,紋理直,加工易,切面光滑美觀,是作家具,膠合板和紗綻的良材,小規格材可作線芯、算盤珠和棋子,以及日常生活用具的把柄和農村建設用材等。
生態
西南木荷是比較耐乾旱瘠薄環境,而且抗火力強;落葉量大,容易腐爛,能改良土壤。廣西中部以南的低山丘陵紅、黃壤地區,可用它作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也可用作防火林帶和針闊葉混交林的樹種。西南木荷除營造純林外,還宜與馬尾松、杉木、樟樹和紅椎等營造混交林,也可在一些生長稀疏的馬尾松林內,套種紅荷木,以改良土壤,涵養水源,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並可抑制松毛蟲大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