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區地層古生物手冊》是197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地區地層古生物手冊
- 作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 出版時間:1974年11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國際標準書號ISBN:1303193
《西南地區地層古生物手冊》是197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西南地區地層古生物手冊》是197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圖書簡介本書扼要討論了分布於川、黔、陝南、鄂西、湘西、桂西北和滇東這一廣大地區自震旦紀至三迭紀(也涉及侏羅紀早期)的碳酸...
雲南省分冊)《西南地區區域地層表(雲南省分冊)》是現代雲南省區域地層表編寫組編著的工具書。內容簡介 全書近40萬字,內容有西南地區四川、貴州、雲南三省地層區劃概述,並附三省區劃圖及三省地層對比表;地層表包括楊子區、華南區、藏東滇西區、巴顏喀拉秦嶺區,書後有古生物屬、種名稱拉漢對照表。
《西南地區地層總結—侏羅系》是由地質礦產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朝祿、李正積、徐星琪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全文共分六章,共20餘萬字,分別敘述了川、滇、黔以及藏東部份地區的侏羅系研區劃,及海陸相分布規律和主要特徵,並按各分區及小區論述了侏羅系主要特徵、厚度...
《西南地區地層總結-雙鏈線《白堊系》》是由地質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三室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徐星琪、王朝祿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本成果是收集了有關西南地區白堊系的大量資料,通過綜合、整理、分析、研究,工作驗證、歸納而成的第一部西南白堊系總結。該書從地層學的各個方、古地理、古...
地層古生物學(stratigraphical paleontology)古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根據化石的垂向分布,研究生物進化發展的規律。它區別於“描述古生物學”,接近“理論古生物學”。它與生物地層學是互相滲透、互相交叉的姐妹學科。以往這兩學科常混為一談,例如,1909年比利時古生物學家L·多洛在《生態古生物學》一書中建議...
《西南地區地層總結《石炭系》》是由地質礦產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陳繼榮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西地區地層總結《石炭系》,是作者蒐集了川、滇、黔三省和鄰區近60餘年來有關、古生物資料,選擇了若干典型剖面,在歸納分析的基礎上總結編著而0萬字,圖表28 張。包括地層...
《西南地區的三疊系》是由地質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饒榮標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西南地區三疊系層序完整,分布很廣,沉積類型多,岩相變化大,古生物化石豐富當規模的多種沉積礦產,是我國研究三疊系的理想地區之一。 該面地蒐集整理了西南地區的三疊系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
《西南地區碳酸鹽生物地層》是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內容簡介 本書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近十年來,對西南地區碳酸鹽生物地層進行系統研究的總結性成果。包括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晚石炭世、三疊紀等地層的七篇論文。這些論文是在廣泛的野外...
南區包括歐洲、古地中海區、南美和澳大利亞。有些學者認為南區還可以再劃分為3個小區,但從動物群上分析還不太明顯。從筆石的分布看,則可分為大西洋區和太平洋區。大西洋區位於較穩定的地區,包括中歐、南歐和中國西南等地區,筆石以底棲或游泳類型為主,有下垂對筆石、斷筆石、全筆石等。太平洋區位於活動區,包括...
宣威組據云南省宣威縣標準剖面命名,分布於四川西南地區及雲南東北部、東部。一般假整合於峨嵋山組之上,為一套陸相碎屑岩組,河流相和坡積、殘積相都發育,在東部夾可採煤層,組內常含噴出岩及火山碎屑岩層,總厚小於200m。組內產出大羽羊齒植物群化石。該組層位包括整個上二疊統。上二疊統上部整合(局部為假...
《古生物地層學》是2009年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勇。內容簡介 《古生物地層學》共分兩編:一編古生物學基礎,在系統介紹古生物學基本理論、扼要介紹各門類化石基礎上,重點突出含煤地層中常見的門類化石,如珊瑚類、腕足類、雙殼類、頭足類、牙形石及古植物,並對遺蹟化石、孢粉分析做了簡要介紹...
《西北地區古生物圖冊(陝甘寧分冊)》是現代地質礦產部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編著的工具書。內容簡介 三冊書共200萬字。第一冊是前寒武紀早古生代部分、第二分冊是晚古生代部分。第三分冊是中、新生代部分。各部分按古生物系統分類順序編排。包括18個門類1555屬2751種,其中新屬115個,新種1113個,組成369個圖版。
《西南地區前寒武紀微體植物群及其地層意義》記述西南地區震旦系及昆陽群微體植物化石26屬82種(其中22新種);長陽天柱山震旦系的微體生物化石23類型(包括11新屬18新種)。這些材料表明,其中的綠藻門,科的分異已比較明顯,比澳大利亞的苦泉統顯著得多。作者根據這些化石,認為西南地區陡山沱組和燈影組比北方“上...
《西北地區古生物圖冊(青海分冊)》是現代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青海地質科學研究所編著的工具書。內容簡介 兩冊書共60多萬字。第一分冊包括頭足、腕足、瓣鰓三個門類,附有96幅圖版及地層對比簡表。第二分冊包括珊瑚、苔蘚、三葉蟲、筆石、植物五個門類。附有82幅圖版及地層對比簡表。比較全面地蒐集...
南區包括歐洲、古地中海區、南美和澳大利亞。有些學者認為南區還可以再劃分為3個小區,但從動物群上分析還不太明顯。從筆石的分布看,則可分為大西洋區和太平洋區。大西洋區位於較穩定的地區,包括中歐、南歐和中國西南等地區,筆石以底棲或游泳類型為主,有下垂對筆石、斷筆石、全筆石等。太平洋區位於活動區,包括...
西南區中、晚寒武世三葉蟲動物群的發現,不僅證明西南地區生物相與華北地區相同外,同時對巨厚的白雲岩地層提供了地質時代的古生物依據。西南地區寒武紀三葉蟲動物群的研究不僅對地層劃分、對比有重大意義,對寒武紀許多重大地質問題及有用礦產的尋找都有現實意義,同時也為生物史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全書附圖版134幅,...
《華南區標準化石手冊》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內容簡介 “華南區標準化石手冊”是“中國區域標準化石手冊”之一。本冊地質範圍大約為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區及安徽、江蘇兩省南部。 本冊按照時代順序,於本區地層或鄰近地層中精選已經研究確定的各門類標準化石446種,配...
《東秦嶺南坡古生代地層及古生物》是由河南省地質礦產廳地質科學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閆國順、席運宏、王德有、馮進城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課題研究了代表性剖面14條,12個古生物門類,對原有地層系統進行了補充,修正層學原則建立了研究區岩石地層、年代地層和生物地層系統。寒武系在分...
在華南,早古生代末的廣西運動(加里東)對該區的影響:很多地區在早泥盆紀上升為陸地,但到中晚泥盆紀時,一些地區復又被海水覆蓋。當晚二疊紀的北方,已是一片陸地之時,而南方的半壁河山,仍在海洋之中。由於地殼活躍,火山噴發,流出的火山岩——峨眉玄武岩散布在大半個西南地區。由於海陸交替頻繁,有利煤田形...
本書對黔西滇東晚二疊世含煤地層的劃分對比以及生物群特徵作了比較詳細的討論,並對一些生物門類的化石作了描述。匯入本書的門類有植物、孢粉、腹足類和腕足類,其他一些門類有些已在古生物學報發表,或將另行陸續發表。長興階下部Shevyrevites-Paratirolites菊石動物群的發現,使之可與伊朗西北部和蘇聯外高加索地區上...
《四川二郎山地區志留紀地層及古生物》是由地礦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葉少華、金淳泰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四川二郎山位於揚子區西部邊緣,是研究地層古生物的關鍵地區。該課題以生物地結合岩石地層學、年代地層學首次對二郎山志留系進行了綜合研究,主建立了揚子區西部志留系的...
《遼寧西部中生代地層古生物 (一)》是由地質出版社於1989-12所出版的圖書,本書作者是王五力 等。作品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簡史 第一節 早中生代地層研究簡史 第二節 晚中生代地層研究簡史 第二章 區域地層總論 第三章 遼西東部地區(金嶺寺―羊山―阜新―義縣―錦州盆地區)區域地層 第一節 金嶺寺...
《西昌-滇中及其鄰近地區古生代地層及古生物研究》是由地礦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汝植、徐星琪、楊暹和、李善姬、趙裕亭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本項成果包括三個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震旦系及震旦紀時期的重要地質事件。文本區南沱期冰川為大陸冰川,屬於低緯度的暖的或溫帶...
中科院南古所,1974年,西南地區地層古生物手冊。特徵 層型:正層型:四川秀山縣溶溪剖面。中科院南古所,1979,西南地區碳酸鹽生物地層。特徵:岩性以黃綠、灰綠色頁岩、砂質頁岩為主,夾粉、細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等薄夾層。含筆石、頭足類、三葉蟲等化石。與下伏溶溪組及上覆回星哨組均為整合接觸,並常為梁山組平行...
中科院南古所,1974年,西南地區地層古生物手冊。基本特徵 層型:選層型 四川省秀山縣溶溪剖面。中科院南古所,1979年測制。特徵:以紫紅色泥頁岩為主,夾黃綠等色粉砂岩、頁岩。含少量雙殼類,腹足類化石。整合覆於秀山組之上,平行不整合於雲台觀組之下。分布:川、黔、湘。備考資料 同物異名:同物異名 菜地...
棲霞組(Qixia Fm,Chihsia Fm)曾稱棲霞石灰岩。時代屬早二疊紀早期。分布於華南、西南地區。命名地點在南京市棲霞區的棲霞山。為淺海相矽質碳酸鹽岩沉積,以暗藍灰色層狀灰岩為主,含不規則的燧石結核,厚110~250米。組成 在南京地區自下而上大致分為四層:①臭灰岩層,為黑色瀝青質泥質灰岩,無燧石結核...
商朝的勢力範圍東至大海,西達陝西省西部,東北達到遼寧省,南至江南一帶(不包括四川雲南貴州等西南地區),為當時世界上一個大國,但主要治理區域還是中原一帶。始都亳,曾多次遷移,後盤庚遷都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稱為殷。《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商朝疆域“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
長期從事地質實踐、教學、科研工作,完成《西南地區區域地層表貴州分冊》編制出版工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以副主編完成《1/50萬貴州省地質圖》及其說明書《貴州地質概述》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貴州省各時代地層總結中完成《貴州的寒武系》、《貴州的二疊系》及第三、第四系編寫出版工作,與《貴州省古生物圖冊》一...
1953年,樂森璕作出對四川龍門山泥盆紀地層的詳細分層分帶的研究,把泥盆紀地層劃分為上泥盆統2個組、3個化石帶,中泥盆統2個組、7個化石帶和下泥盆統2個組、3個化石帶,列出了各化石帶的珊瑚和腕足化石名單。1957年—1958年,樂森璕對中國西南地區奧陶紀、泥盆紀、石炭紀四射珊瑚、床板珊瑚,西藏中生代六射...
作者還依據大量事實,從巨觀地質學角度提出一個新的觀點,即印度板塊於株羅紀初期就曾撞擊了歐亞板塊,並引起亞洲大陸恐龍的出現和中國西南地區構造格局的變化。全書包括前言、雲南祿豐地區陸相保羅系層型、雲南中部陸相保羅系的劃分與對比、雲南中部陸相保羅系的古生物序列、祿豐地區陸相保羅系磁性年代地層學研究、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