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紅軍

西北紅軍

西北紅軍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陝西北部和陝西、甘肅邊界地區的工農紅軍,其正式番號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中國工農紅軍第27軍。

1935年2月,中共陝甘邊和陝北兩特委商議,成立黨的西北工委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領導兩區的黨組織和紅軍。人們通稱紅二十六軍和紅二十七軍為西北紅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紅軍
  • 所在地:甘肅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鄉
  • 成立時間:1935年2月
  • 作用: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隊,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 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中國工農紅軍第27軍
部隊沿革,戰鬥歷史,歷史功績,

部隊沿革

劉志丹與西北紅軍劉志丹與西北紅軍
1932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成立,謝子長、劉志丹、閻紅彥先後任總指揮,在陝甘邊開展游擊戰爭。同年12月,陝甘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開始創建蘇區。至1934年11月,形成了以南梁為中心的縱橫各七十公里的陝甘邊蘇區。與此同時,陝北地區的游擊戰爭也逐步發展,開闢出了陝北蘇區,並於1934年底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第27軍。
1935年2月,中共陝甘邊和陝北兩特委商議,成立黨的西北工委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領導兩區的黨組織和紅軍。人們通稱紅二十六軍和紅二十七軍為西北紅軍。
1935年9月18日,紅25、紅26、紅27軍部隊在中共中央西北代表團和陝甘晉省委的主持下,合編為紅15軍團,三個軍依次改編為第75、第78、第81師。整編後的紅15軍團,合計三個師九個團,共七千餘人。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治委員,劉志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高崗任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任郭述申任副主任。

戰鬥歷史

1934年2月,國民黨調集正規軍和各地方民團,對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發動了第一次大規模“圍剿”。習仲勛指導組織領導根據地軍民堅持了艱苦卓絕的後方反“圍剿”鬥爭。至5月底,陝甘邊紅軍經過大小30多次戰鬥,殲敵3000餘人,勝利地粉碎了敵人的第一次“圍剿”。
1935年春,當中央紅軍轉戰雲貴川、紅四方面軍進行強渡嘉陵江作戰之時,國民黨當局調集陝、豫、晉、寧、甘五省軍閥,共四萬兵力再次對陝甘邊、陝北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的“圍剿”,時稱第二次“圍剿”。西北紅軍劉志丹、習仲勛帶領下,經歷大小十餘戰,連戰皆捷,俘敵200餘人,解放了延長、延川、安塞、安定、靖邊、保全6座縣城,使游擊區擴大到三十多個縣,陝甘主力紅軍發展到5000餘人,地方游擊隊擴大到4000餘人,把長期分離的陝甘邊、陝北兩塊根據地連成了一片,陝甘根據地由此形成。大江南北紅色區域遙相呼應,使國民黨軍在圍追堵截中央紅軍和“圍剿”西北紅軍中南北不能相顧,兵力分散,客觀上減輕了南方紅軍的壓力。
1935年9月紅軍第十五軍團組建後展開反攻,相繼取得了勞山戰鬥和榆林橋戰鬥的勝利。僅勞山一仗,紅十五軍團俘敵3000餘人,繳槍3000餘支,輕重機槍180多挺,火炮12門,戰馬300餘匹和1部電台,還有大量彈藥。這對紅十五軍團是一次裝備上的重大補充。
就在這時,即10月19日,黨中央率原紅一方面軍主力編成的紅軍陝甘支隊到達陝北吳起鎮,結束長征。11月初,陝甘支隊到達甘泉下寺灣與紅十五軍團會師。3日,中央成立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同時決定恢復紅一方面軍,陝甘支隊編為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
接著,在黨中央直接領導下,紅十五軍團參加了直羅鎮戰役。這一戰役的勝利,為黨中央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奠基禮。此後,紅十五軍團又投入了擴大和建設西北革命大本營的鬥爭。

歷史功績

紅26軍從誕生到編入紅15軍團,獨立奮鬥兩年零九個月,大小戰鬥500餘次,斃傷俘敵10000餘人,繳長短槍6000餘支,輕重機槍150餘挺,迫擊炮18門,擊落敵機1架,以小的代價換取了大的勝利。經過艱苦戰鬥,開闢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繼而會同紅27軍,粉碎敵人的“圍剿”,將陝甘邊和陝北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敗後,全國各蘇區幾乎全部喪失,中國革命處於低潮的危難之際,保存了全國僅剩的一塊紅色根據地,使之成為黨中央和各路紅軍的長征落腳點和抗日出發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業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