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梢

西北梢

西北梢,舊地名。其地理位置現在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南洋鎮南林社區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梢
  • 舊地名:位於亭湖區南洋鎮南林社區境內。
西北梢,舊地名。其地理位置現在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南洋鎮南林社區境內。
據《續修鹽城縣誌》載,南林社區一帶成陸較晚,在明末清初因海勢逐年東遷,江淮沖積所成之平原。
元末明初以後黃河和海河合流,蘇北沿海灘涂日益向東漲。唐、宋、元時期,范公堤身一帶是黃海的岸線,到明宣宗年間海堤已向東延30餘里,明末達50里,至清中葉已在百里之外。明代以前,先民煮鹽之灶均在范公堤西,范公堤東為共同煮鹽放牧之地,禁止私人開墾占用。清光緒年間開始由官府變價召領。乾隆年間,官府開始按亭分盪。“伍佑場引地分三十冢,額盪分四十一甲,南洋十一甲,正便二十六甲。”其時,南林社區屬於南洋的一甲。
南林地名由“南陵”演變而來。歷史上,傳說此地有座大陵墓,解放前行政區劃時以東-西流向的三星港自然小河道(1974年底重新裁灣取直)為界,三星港南取名南陵,三星港北取名北陵。1983年行政體制改革中,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寫“陵”字時覺得筆畫多麻煩,常常以筆畫較少而方言發音相近的“林”字代替。“陵”“林”混用幾年後,約定俗成為“林”。2000年左右,南、北陵兩村合併,取名“雙林”村。不久,兩村又分設為南林村、北林村,南林地名沿續至今。
1930年,當局組織開挖東北-西南走向的“洋岸港”時,因其位於南陵東北方向的南洋鎮的阻攔不能開出,故在此地開始拐彎向西,拐彎處名為“西北梢”。因歷年平整土地,建國初期早已填平。1960年代的具體位置在中西生產隊、西陵生產隊境內。1980年代國中西生產隊、西陵生產隊改為第8生產服務小組、第1生產服務小組。1983年秋又分別改為第8村民小組、第1村民小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