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學科建設方面,學院現設本科專業6個:分別是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通信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軟體工程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陝西省名牌專業);擁有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分別是電路與系統授權點、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授權點、信號與信息處理授權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授權點、計算機套用技術授權點及計算機系統結構授權點;擁有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分別是計算機技術授權點、軟體工程授權點和電子與通信工程授權點;擁有計算機軟體博士學位授予權;教育部授權設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備了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和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信息學科是西北大學“211工程”國家立項重點建設的學科之一。
在基礎設施方面,學院設有計算機教學實驗室(有計算機800餘台)、模擬電子技術實驗室、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室、高頻電子技術實驗室、微機原理與接口實驗室、單片機原理與套用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電子信息技術綜合實驗室、電子技能訓練實驗室等。這些實驗室面向學生開放,為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充分地保證。
在科學研究方面,學院設有陝西省計算機軟體工程研究中心、
西北大學計算機軟體開發中心、軟體工程研究所、可視化技術研究所、微電子技術研究所、自動識別研究所、虛擬儀器技術研究所、嵌入式工程中心等科研機構。學院承擔了國家“八五”、“九五”、“十五”、“八六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在計算機軟體理論、圖像與可視化技術、薄膜敏感材料及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
網際網路技術、圖像與智慧型信息處理、嵌入式系統與專用積體電路設計、半導體材料與器件、IC設計等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二十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多項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學院承擔了國家級,省級和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30餘項,承擔國家精品課程1門,獲得陝西省和學校教學優秀成果獎20餘項,出版國內有影響的教材10餘部。
西北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於2009年對本科專業設定進行了調整,現設本科專業三個,分別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系)、
電氣工程(電子系)和
軟體工程(軟體學院)。
專業培養
技術專業
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識,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計算機系統分析、設計和工程實踐能力,能從事計算機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和套用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規格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應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基礎,較好的外語綜合套用能力以及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
2、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硬體、軟體與套用方面良好的工程時間訓練。
3、計算機軟硬體(主要是軟體)設計、開發與套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實踐訓練。
4、了解與計算機有關的法律法規,了解信息產業的當前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5、 獨立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跟蹤新技術、套用新知識的能力。
6、具備中、外文表達、合作、交際、組織、管理方面的綜合能力。
7、具有較寬的工作適應性,不但能勝任計算機產業部門的軟體開發、系統套用和信息服務等工作,而且也能適應政府部門、研究單位、金融、商業、通訊等多種行業的計算機套用開發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課程結構
主幹課程:離散數學、計算機導論、高級語言程式設計、算法與數據結構、彙編語言程式設計、作業系統、軟體工程、編譯原理、資料庫系統及套用、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與體系結構、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通信原理、計算機網路、面向對象技術與C++、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慧與專家系統、
圖像處理技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課內實習,幾乎所有專業科均包括總課時的40%左右的試驗。
2、課程設計,包括《資料庫結構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和《作業系統課程設計》。
3、畢業設計,時間為12周。
學分要求:本專業學生畢業時應修滿175個學分。其中:通修課程35學分,學科核心課程39.5學分,學科方向課程22學分,通識課程12學分,選修課程41.5學分,實踐教學環節15學分,課外附加學分10學分。
授予學位與修業年限:
修業年限:4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學位
通信工程專業
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理論基礎紮實、專業口徑寬闊、適應性好、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掌握堅實的通信工程及相關專業學科理論,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從實時通信系統及設備的研究、設計、開發、分析、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套用通信技術及設備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規格
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熱愛勞動,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具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艱苦奮鬥、勇於獻身的精神。
比較紮實的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建立系統概念,掌握
通信系統、通信網和通信設備的分析、設計、計算、製圖、實驗及計算機套用、軟硬體開發等技能;具有一定的經濟知識、管理知識、法律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受到較強的工程訓練和初步的科學研究方法訓練;注重能力的培養,具有較強的獲取、擴展知識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跟蹤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嚴謹的科學作風。掌握一門外語,達到國家英語四級考試水平;掌握基本計算機技能,達到國家計算機三級考試水平。
本專業的學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紮實的數理、外語基礎知識。
2、掌握電路、信號與系統、模擬和數字電子線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綜合套用技能,掌握專用積體電路設計基礎,掌握光波、無線、多媒體等通訊技術。
3、掌握計算機的組成及其在通信中套用的基本理論,初步具備軟、硬體開發能力及套用計算機進行系統開發和系統控制、管理的初步能力。
4、掌握通信系統和通信網及設備的基本原理、分析與設計方法,具有對新型通信系統及通信網路進行開發、調試、套用和集成的基本能力,並了解主要測試方法。
5、了解
通信系統和通信網建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通信技術的最新進展與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
課程結構
主幹課程: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號與系統、現代通信原理、信息理論與編碼,無線通信技術,光纖通信基礎,計算機網路及信息網路理論基礎,現代交換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技術與天線。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通信工程專業實驗,計算機上機訓練,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學分要求:本專業學生畢業時應修滿170個學分。其中:通修課程40學分,學科核心課程30學分,學科方向課程15學分,通識課程12學分,選修課程43學分,實踐教學環節20學分,課外附加學分10學分。
授予學位與修業年限:
修業年限: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軟體工程專業
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識,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特別是軟體工程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先進的軟體開發方法、工具和環境,具備較強的軟體項目分析、設計、編碼、管理和維護能力,能從事軟體系統研究、開發、項目管理和服務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規格
軟體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如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基礎,較好的外語綜合套用能力以及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
2、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硬體、軟體與套用領域的專業基礎理論。
3、良好的計算機軟體系統設計、開發與套用方面工程實踐訓練。
4、了解與計算機有關的法律法規,了解軟體產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5、獨立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跟蹤新技術、套用新知識的能力。
6、具備中、外文表達和合作、交際、組織、管理方面的綜合能力。
7、具有較寬的工作適應性,不但能適應軟體產業部門的開發、套用和服務等工作,而且也能適應政府部門、研究單位、金融、商業、通訊等多種行業的軟體套用系統開發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課程結構
主幹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離散數學、實用軟體工程、軟體項目管理、軟體測試、UML與Rational Rose、編譯原理、面向對象技術與C++程式設計、算法與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與套用、人工智慧與專家系統、高級程式設計技術、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
Internet套用技術、網路安全、計算機圖形學、圖像處理技術、多媒體技術和電子商務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課內實習,幾乎所有專業課均包括總課時40%左右的實驗。
2、課程設計,包括《數據結構課程設計》、《軟體工程課程設計》和《作業系統課程設計》。
3、畢業設計,時間為12周。
學分要求:本專業學生畢業時應修滿175個學分。其中:通修課程35學分,學科核心課程39.5學分,學科方向課程22.5學分,通識課程12學分,選修課程41.5學分,實踐教學環節15學分,課外附加學分10學分。
授予學位與修業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