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冰洋沉積岩芯精細年代框架構建及Th異常分析》是依託廈門大學,由高愛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冰洋沉積岩芯精細年代框架構建及Th異常分析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高愛國
- 依託單位:廈門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構建沉積物年代框架是古海洋研究中的基礎工作,西北冰洋海區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許多方法都難以奏效。本項目通過方法研究,建立適用於大批量海洋沉積物樣品核素分析的快速準確方法(MC-ICP-MS法)。根據兩岩芯對應的MIS階段, 結合岩芯中相關指標以及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徵及研究需要,選擇典型樣品進行測試;分析各指標在兩岩芯中的分布特徵,參考其它參數的地層剖面,建立兩岩芯的精細年代框架。以230Th等代用指標與氣候變化、西北冰洋物質來源與水動力環境變化、古生產力和顆粒物通量變化的相關性研究為主線,提取岩芯中的古海洋學信息,對古海洋學研究中的穩態與災變特徵進行研究,探索西北冰洋沉積過程對古海洋變化的回響。通過對230Th異常機理與十萬年周期地球軌道偏心率相關推測假設的證實或證偽,以及對B78岩芯深部230Th異常假設的驗證,加深對北冰洋海洋沉積物中Th等指標地球化學行為及其古海洋學意義的認識。
結題摘要
通過條件試驗,建立了測定鈾、釷同位素的同位素比值法和同位素稀釋法2種分析方法,對北極沉積物岩芯中120個樣品及18個表層沉積物樣品進行了分析測試。開展了碳、硫、生源矽、生物標誌物的分析方法研究或分析條件最佳化,進而完成了各要素的測試工作。此外,還進行沉積物的粒度分析、測定微量元素的含量,繼而開展各項研究。通過本項目研究,基本了解了西北冰洋沉積物中粒度、微量元素、碳、硫、生源矽、生物標誌物的分布,基本掌握了影響北極沉積物中鈾、釷分布的因素,為準確構建西北冰洋沉積物年代框架,開展古海洋環境研究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