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八里莊

西八里莊

明末,李姓來此定居建村。因村位於東村西郊8華里處,故命名西八里莊。後有張、孫、郭、宋、黃、董、紀、姜、劉、葛、辛、魯、高、王等姓自外地遷入。 西八里莊位於海陽市城區西部,地處東經121°07′,北緯36°45′。西與嵐前坡村為鄰,北與薛家莊相連,南與涼山後村接壤。距市政府駐地4公里,隸屬東村街道辦事處。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1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蔬菜、桃子等。 2002年,全村300戶,920人。有李、張、孫、郭、隋、宋、黃、董、紀、姜、劉、葛、辛、魯、高、王、楊等17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李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八里莊
  • 別名:西八里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人口:920人
建村歷史,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建村歷史

1942年本村解放。
1965年在村西北角建水庫1座,庫容10萬立方米。
1966年新建村國小校園,占地1532平方米。
1968年建地瓜窯1座,解決了地瓜的儲藏問題。
1975年在青島購進發電機1套,自行發電,為村民解決了照明用電。
1993年在村民投資的基礎上,村集體投資一部分,村民用上自來水。
1994年村投資11萬元,安裝了閉路電視。
1996年利用義務工把全村主要街道、主要山路全部整修。
1997年利用義務工在奶媽溝建起小型水庫,庫容近3萬立方米。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66年,建立西八里莊國小。1997年,併入黑石埠河學區國小。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27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9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一半糠菜一半糧。1958年,人均糧食280公斤。2000年,全村收入300萬元,人均存款2600元。
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50輛,機車200輛,電話260部,彩電160台,冰櫃80台,洗衣機3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1989年,村統一規劃,集體投資整修街道。2000年,村民基本住上磚瓦房,街道整潔一新。
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17平方米。 集體福利1966年,建學校一所。1975年,從青島購進發電機1套,自行發電,解決了村民照明問題。1993年,村集體投資20萬元,加上村民部分投資,用上了自來水。1994年,村集體投資11萬元,安裝了閉路電視。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0年,李吉善、李炳春在埠峰村由張元更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最早的黨員。1943年,成立黨支部。先後任黨支部書記的有李炳春、李文華、李文興、李文善、李京先、李文忠、李京先、李炳瑞、李文陽、李文慶、李炳瑞、李文平、李吉寬。2002年,有黨小組5個,黨員45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先後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李炳春、李文龍、李文卿、李文高、李文志、李炳瑞、李文高、李文忠、李文慶、李吉高、李吉寬、李文彪、李文卓。1999年4月,李文卓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