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侯村(河南省鞏義市魯莊鎮下轄村)

西侯村位於魯莊鎮東部,屬丘陵地貌,溝壑縱橫,土地不平坦,小塊地分布較普遍,共有。解放初期,該村經濟落後,農民生活貧困,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深入和改革開放,這個昔日貧困的小山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侯村
  • 別名:侯地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政府駐地:西侯村
  • 電話區號:0371
  • 郵政區碼:451282
  • 人口:4000餘口人
  • 方言:豫西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白雲山
  • 火車站:鞏義南站
  • 車牌代碼:豫A
  • 村民小組:10個
  • 戶數:870戶
  • 學校:西侯國小
簡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生活方式,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民族,著名人物,

簡介

西侯村,地少人多,且全都是旱地,村民種的莊稼只能靠天收,萬一遇上旱災澇災,就會減產甚至顆粒無收,那個時候小麥畝產量最多也就200多斤,村民溫飽都成問題。為了徹底解決西侯村農田灌溉問題,該村利用陸渾灌渠發展旱澇保收的穩產高產田,使全村90%以上的農田變成了水澆地,小麥畝產達到了900多斤,徹底解決了民眾的吃飯問題。糧食的問題解決了,“吃水難”問題又擺在了全村民眾面前,以前西侯村只有一口吃水井,村民們要排半天的隊才能挑到水,水成了制約西侯村走向富裕的最大瓶頸。經過幾年的努力,西侯村千方百計建設水利工程,使全村吃水難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如今西侯村家家都通上自來水,由於地少人多,物價的上漲,副業的發展漸漸成為西侯村的主要事業。

農業

建國後,西侯村農業生產迅速增長,農民收入快速提高。從1949年到2009年,60年來,西侯村的人均純收入由幾十元提高到了5600元,特別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率先推行的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經濟體制改革,更使西侯村的人均純收入成持續快速增長趨勢。

基礎設施建設

西侯村的巨大變化不僅僅體現在村民生活的極大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的飛速發展更為這種變化注入了新的內涵,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了非凡的業績。據悉,西侯村目前正常的通車道路已達6000米,排污水渠5000米,村莊綠化面積0.5萬平方米,廣播電視入戶率達100%,電話入戶率達100%,寬頻入戶率達80%。

生活方式

歷經60年的風風雨雨,特別是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西侯村居民的生活從衣、食、住、行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西侯村村民一般都穿手工製作的布鞋、手工縫製的衣服,往往一件衣服穿好幾年,破了縫縫接著穿,新衣服都只到逢年過節等重要場合才穿。如今的村民們衣著打扮已發生了很大改變,由“追求穿暖”逐步向“追求穿好”轉變,村裡的青年人在講究款式、追求時尚方面,絲毫不亞於城裡人。
民以食為天,建國前的西侯村,村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填飽肚子。那個時候,大多數家庭都是以紅薯等雜糧為主食,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白面饅頭。近年來,隨著村民收入的穩步提高,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村民們不再僅僅滿足於吃得飽,還越來越講究吃得有營養、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建國前,西侯村村民的住房條件很差,住窯洞者居多。那時候,村民們對住房的要求只是“冬天不透風,夏天不漏雨”,如今,村民們越來越講究住房的舒適性,從窯洞到土坯房,到磚瓦房,再到磚混結構的樓房,目前,全村90%以上的村民都住上了樓房。一幢幢新穎、別致的樓房拔地而起,成為改革開放後西侯村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2009年7月,西侯村又計畫投資1080萬元興建6層的農民公寓。買房的村民周尚顯由衷地說,如今農村人也能住上城裡的“洋樓”,真是想不到啊!
“要致富,先修路”。西侯村以前多是三、四米寬的小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僅有一條土路能通往城裡。後來,西侯村重新規劃了鄉村公路網,並對鄉村公路進行了硬化,逐步實現了水泥道路組組通、戶戶通,村里每5分鐘就有一趟直達城區的公車。過去,西侯村的主要運輸工具就是腳踏車、地板車,如今村裡有100多戶都自己購買了小轎車。

行政區劃

西侯村,目前隸屬於鞏義市魯莊鎮下轄鄉村。

地理環境

西侯村,地理位置屬於丘陵地帶,當地農田多為水渠灌溉方式。

人口民族

漢族。

著名人物

周建秋,原新密市市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