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史
來源
西伯利亞雪橇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犬種之一,它們的英文名“Siberian Husky”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取自愛斯基摩人的俚語“esky”(沙啞的叫聲),因為西伯利亞雪橇犬的叫聲低沉嘶啞,便有了這個名字;另一種說法是阿拉斯加的淘金客在駕駛雪橇時會發出“Husky”的聲音,故而給它們取了這個名字。但它最早的名字其實叫西伯利亞楚克奇犬,因為它的祖先是被一群穿越過北極圈,並最後選擇在西伯利亞落腳的楚克奇人的部落所繁殖出來的。
西伯利亞雪橇犬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之前,當時一群來自中亞的獵人們移居到西伯利亞的盡頭生活,其中有一個部落就是後來繁育了西伯利亞雪橇犬的楚克奇人(Chakchi)。當時外界氣候條件的變化迫使他們擴大自己的狩獵範圍,於是這些半遊牧民族放棄了鹿拉雪的運輸方式,開始培育一種能以較快的速度馱背物品進行長距離旅行,並且在極低的溫度下能保持最少體能消耗的雪橇犬。在整個19世紀,楚克奇人保持了他們所培育的雪橇犬的血統純潔,這也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犬種——西伯利亞雪橇犬唯一的直接祖先。同時,有研究表明,楚克奇人在培養出西伯利亞雪橇犬的過程中還利用了西伯利亞泰米爾狼的血統,所以有人認為西伯利亞雪橇犬的誕生還可以追溯到3.5萬年前狼的祖先。
發展
西伯利亞雪橇犬首次為外界所知是在18世紀。當時有一艘日本船遭遇暴風雨而漂流至西伯利亞,船員們驚訝地發現,當地的
楚克奇人飼養著一種能背負重物和拖拽雪橇的狗,這就是後來被取名“Husky”的西伯利亞雪橇犬,而這也只是全世界認識它們的一個開始而已。
1909年是西伯利亞雪橇犬走出西伯利亞的一年,這要感謝當時俄國的皮毛商人William Goosak先生。他帶領了一隊楚克奇人的狗來到了阿拉斯加的一個的小鎮,這個小鎮叫Nome,當時這裡舉辦了一場狗拉雪橇的比賽,西伯利亞雪橇犬成績如何已經無從考究了,但William Goosak先生所帶來的這種楚克奇狗很快就受到了當地人的喜愛。它們不僅有超快的速度和堅韌的毅力,更擁有著小而緊湊的美麗身材,這使得它們很快就被阿拉斯加的當地人所認可。同年,一位名叫查爾斯·福克斯的年輕人隨淘金熱來到阿拉斯加,被比賽中西伯利亞雪橇犬的優異表現所吸引,開始大量引進該犬種,並由“鐵人”詹森帶領著在1910年“全阿拉斯加賽犬會”上奪得錦標。萊昂哈德·塞普拉是當時最重要的西伯利亞雪橇犬育種家,從1909年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他所培育的犬種幾乎包攬了在阿拉斯加舉行的犬賽的獎項。
經過這些犬育種先驅們的共同努力,西伯利亞雪橇犬最終在美國培育成功,並在1930年,獲得了
美國犬業俱樂部(AKC)的正式認可,1939年該犬種在加拿大正式註冊,並在1983年成立了美國哈士奇俱樂部(SHCA)。21世紀初在北美洲登記的西伯利亞雪橇犬主要是1930年從西伯利亞進口的以及萊昂哈德·塞普拉所培育的狗的後代。之後,西伯利亞雪橇犬作為寵物犬和工作犬分布於世界各地。
形態特徵
體型:公犬應為53~60厘米,母犬則為51~56厘米,高度誤差在3厘米以內的。體重公犬為20~27千克,母犬為16~23千克。
頭部:眼睛為杏形眼,中等大小,有點向上斜。眼睛顏色為褐色或藍色,一褐一藍,雜色亦有。耳朵中等大小,呈三角形,非常相襯地位於頭頂上。有很多毛且很厚,耳背有點彎,但非常挺直,耳尖處稍圓,向上直指。頭頂尺寸中等,和身體比例相襯,上方稍圓且從最寬處逐漸向眼睛方向變窄。額段角度非常明顯,鼻樑從上至下都很直。吻部中等長度,從鼻尖至額段的長度與額段至後腦的長度相同。吻部的寬度適中逐漸向鼻尖窄化,鼻尖不可太尖或太方。鼻子灰色、褐色或黑色狗的鼻色應為黑色。嘴唇具有一定色素並緊閉,牙齒為剪刀狀咬合。
頸部:中等長度,當狗站立時,拱起又很神氣地挺直。當其小跑步時,頸部會稍向前延伸。
胸部:很深又強壯,但不可太寬,其最深處應正位於肘關節之後反與其成一直線。肋骨由脊柱往下的擴張良好,但兩側平坦以便行動時更自在。
背部:背部很直且堅固,從肩脊骨至臀部的背線很平直。長度適中。腰部很緊且瘦,比胸腔要窄小並有點往上縮起。臀骨從脊骨處往下斜入成一個角度。
尾巴:毛量豐富的尾巴像狐狸尾巴一樣,位於背線下方,當狗注意力集中時,通常會呈鐮刀狀優雅地盤在背上。在尾巴往上盤時,並不特別卷向身體的任何一側,也不是平放在背上。當狗在靜態時,則通常尾巴是自然下垂的。尾巴上的被毛長度中等,上端的毛長度接近等長,兩側及下方看起來則像圓刷的感覺。
肩膀:肩胛骨適度向後伸展。從肩胛骨至肘關節處的上肢角度為輕微向後,且不和地面成垂直。由肩膀至胸腔的肌肉和系帶很緊。
腳部:當它站立時從前面看起來,前腳適度分開、平行且很直,肘關節靠近身體。從側面看時,腳骨交關節很有力、富彈性且輕微傾斜。骨頭很結實但不重。腳的長度從肘關節至地面處,比肘關節至肩脊骨處稍長一些。腳趾呈橢圓形。腳掌尺寸中等,緊密又在腳趾頭之間和腳掌處覆有被毛。腳掌很硬且腳墊很厚。
後軀:當它站立時,從後面看起來,後腳成適度分開且平行。大腿肌肉發達且有力,後膝關節適度彎曲,腳腕輪廓分明且位置很低接近地面。
被毛:該犬的被毛為中等長度的雙層毛,給人毛量豐富的感覺。內層毛很柔軟且厚實,長度足以支撐外層毛。外層毛很直又平順服貼在身體上。
毛色:所有毛色均可,從黑色至純白不拘。臉上有各種斑紋很正常,包括其他犬種少見的特有樣式等。
近種區別
西伯利亞雪橇犬的外貌和阿拉斯加雪橇犬相似,它們除了犬種不同,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是有區別的,最明顯的區別在於體型、尾巴。與阿拉斯加雪橇犬相比,西伯利亞雪橇犬的體型明顯更小;西伯利亞雪橇犬的尾巴通常是直的,而阿拉斯加雪橇犬的尾巴通常是上翹微卷的。另外,正常的西伯利亞雪橇犬的眼睛為棕色或藍色,阿拉斯加雪橇犬的眼睛只有棕色的。性格方面,西伯利亞雪橇犬身上的野性比阿拉斯加雪橇犬要多,也更不易馴服。
項目 | 西伯利亞雪橇犬 | 阿拉斯加雪橇犬 |
---|
體型 | | |
---|
身高 | | |
---|
體重 | | |
---|
耳位 | | |
---|
額頭 | | |
---|
眼睛 | | |
---|
尾巴 | | |
---|
毛質 | | |
---|
性格 | | |
---|
圖片 | | |
---|
生活習性
性格特點
作為雪橇犬,西伯利亞雪橇犬還有著強烈的奔跑本能,精力充沛,喜歡探索和運動,未經過馴化的西伯利亞雪橇犬性格多變,有的極端膽小,有的則極端暴力,作為寵物犬進入家庭的西伯利亞雪橇犬性情溫順,並表現出對人類的深厚感情與強烈好奇,喜愛與人類相處,這也是它們不適用於看門犬的原因。在中大型犬種中,西伯利亞雪橇犬尤其好動、固執,個性獨立,不容易訓練,很多情況下它們會拒絕執行命令。
社交行為
西伯利亞雪橇犬為典型的狼性犬,很少吠叫,是大型犬甚至是全部犬種中吠叫頻率最低的犬種之一。但是它們會通過嚎叫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當它們需要表達抱怨或者尋求讚美時就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引起主人的注意。它們的嚎叫有時可以持續很長時間,並且具有很強的旋律性。當它們聽到附近的警笛聲或同類的嚎叫時,或者僅僅是為了迎接主人,它們都會發出這樣的嚎叫。
西伯利亞雪橇犬生性好群居,屬於群居類工作犬,不易嫉妒,能在短時間內接受新夥伴,喜歡社交,不喜歡長時間獨自呆著,不然它們可能會表現出具有破壞性的行為。它們還有著強烈的等級意識,在由西伯利亞雪橇犬組成的群體中,總會有一隻頭狗支配、管轄全群,頭狗通常會採用以下兩種特定方式表示自己的權威:①不允許群體內的一隻狗在另一隻狗排過尿的地方排尿;②群體內的狗只能在頭狗面前搖頭擺尾、坐下、躺下,退走,當頭狗離開時才可以站立。
除了等級意識強烈,西伯利亞雪橇犬還有很強的領地感,會以自己為中心,用自己的氣味標出地界,並常常更新。
分布範圍
西伯利亞雪橇犬原產於西伯利亞東北部、格陵蘭南部。發展為寵物的西伯利亞雪橇犬風靡全世界,幾乎世界各國都有它的俱樂部。
繁殖方法
西伯利亞雪橇犬的
發情表現大致可以分兩個時期,即發情前期和發情期。發情前期是母狗正式發情開始前的一段時間。這時母狗的外陰部紅腫,並有血液和黏液流出,這段時間大約為7~10天,然後進入發情期。發情期內的母狗外陰部會繼續紅腫,但排出的血樣分泌物顏色明顯變淡。公狗在發情期會出現異常不安,有爬跨母狗的現象,一般可持續6~10天。母狗進入發情期後的第2~3天即行排卵,這時是交配的最佳時間,最容易懷孕受胎。
西伯利亞雪橇犬的交配行為與一般家畜極不相同,這主要是因為雄性西伯利亞雪橇犬的生殖器官結構較為特殊。一般家畜的陰莖內沒有
陰莖骨,而公西伯利亞雪橇犬的陰莖內有陰莖骨,交配時不需勃起即可插入母狗的陰道內。陰莖受陰道的刺激後,位於陰莖骨前端的龜頭球狀海綿體立即充血並迅速膨脹,周徑比原來增大1倍左右,於是被母狗的陰道卡住、鎖緊,以致陰莖無法脫出,其鎖緊的程度,往往很難將公、母狗分開。這時,公狗轉身滑下,背向母狗,並與母狗成尾對尾的特殊姿態,這時看上去公狗和母狗有如屁股粘連在一起的連體狗,交配時間大約為10~45分鐘,當公狗射精完畢,陰莖海綿體縮小後,陰莖方可脫出,使它們分開。
主要價值
西伯利亞雪橇犬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優雅的外形,因此它們不僅是廣受歡迎的家庭寵物。同時,作為工作犬,西伯利亞雪橇犬主要用於雪橇比賽,冬奧歷史上曾有過犬雪橇比賽,而西伯利亞雪橇犬是比賽中最常見的品種之一,而在冰原環境,西伯利亞雪橇犬則主要用於物流運輸,如拉運貨物,旅遊,運送郵件等。
西伯利亞雪橇犬也用於軍事行動,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伯利亞雪橇犬在美國陸軍的航空運輸司令部的北極搜救部隊服役;1950年成立的丹麥天狼星雪橇巡邏隊隸屬於丹麥海軍編制,用於巡視
格林蘭島的海岸線。不過西伯利亞雪橇犬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在於極地探險,1933年,海軍少將理察攜帶了大約50隻西伯利亞雪橇犬,圍繞著16000英里的
南極洲海岸進行航行和探險,這次被稱為“跳高行動”的歷史性長途跋涉證明了西伯利亞雪橇犬的價值。到21世紀,仍有許多西伯利亞雪橇犬被調集和訓練於新漢普郡的切努克人(北美印第安人部落)犬場,用於南極考察。
擴展閱讀
西伯利亞雪橇犬可靠、堅韌、頑強、對人類忠誠的形象在許多電影中都有過生動的刻畫,比如《南極大冒險》就描繪了它們在南極冰天雪地的環境中,不畏苦難,一直堅守直到與主人重逢的故事;在《最後的獵人》里,它們則是不離不棄陪伴在主人身邊的忠心夥伴,在雪地里與主人一同面對灰熊和狼群的威脅;電影《決戰冰河》更是刻畫了它們對人類的忠誠和真摯的感情。
紐約中央公園還豎立著一隻名叫Balto(巴爾托)的傳奇西伯利亞雪橇犬的雕像,這是因為在1925年時,阿拉斯加的諾姆小鎮爆發了白喉,因為惡劣的暴風雪天氣導致不能使用空中和海上運輸,只能從距離674英里外的安克雷奇市獲得,這樣的距離一個雪橇隊大約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但當時通過幾支隊伍的接力僅僅六天就將疫苗送達,挽救了數百名兒童的生命,而Balto(巴爾托)作為最後一支隊伍的領頭犬,在完成這一壯舉後立即成為了美國各地的英雄,Balto(巴爾托)在1933年去世後,它的遺體被製成標本,存放在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在這次血清運送行動中的另一隻西伯利亞雪橇犬TOGO(多哥),作為頭犬帶領隊伍完成了其中長達425公里的運輸路段,在2001年,紐約的蘇厄德公園建造了它的雕像,2019年,還根據它的故事改編為了同名電影《T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