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板塊

西伯利亞板塊

西伯利亞板塊是勞亞古陸上最大的一個板塊,西以烏拉爾造山帶與俄羅斯板塊相鄰;東以楚克奇一堪察加板塊縫合帶與北美板塊的楚克奇板塊為界;南緣在齋桑一額爾齊斯一圖爾根一額爾古納構造帶一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伯利亞板塊
  • 半球位置:北半球
  • 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 面積:約1276萬平方千米
  • 連線海洋:北冰洋、太平洋
  • 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山地
板塊西部被寬闊的西西伯利亞中新生代盆地占據,後者基底特徵尚不十分清楚;東部以西伯利亞台塊為核心,在其西緣和南緣發育了很寬的新元古代至古生代的增生邊緣。
西伯利亞台塊南部為安加納、阿爾丹太古宙地盾和貝加爾元古宙地盾隆起;廣闊的中北部地區除阿納巴爾太古宙地盾隆起外,其餘均為古生代台盆,發育了較厚的古生代台地相蓋層,並有晚泥盆世一早石炭世和二疊三疊紀兩期暗色岩建造,前者發育在東部,後者分布在西部的通古斯地區。
東部是維爾霍揚板塊邊緣,從古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初,是一個向東伸展的被動陸緣,其中含有太古宙基地隆起、古元古代和中晚泥盆世兩期裂谷建造和前石炭紀台地相碎屑岩一碳酸鹽岩沉積。從石炭紀開始演變為活動陸緣,發育矽質火山岩與滑塌堆積,主要活動時問有三期,且由西向東遷移,中石炭早二疊世在塞維亞霍揚;中晚三疊世在東維爾霍揚;侏羅紀時活動邊緣東移至奧爾卓依一因亞爾掙賓帶,後者是科累馬地塊與西伯利亞台塊間的縫合帶。南部增生邊緣分內中外三帶,內帶為葉尼塞貝加爾元古宙一早寒武世活動陸緣;中帶為薩彥嶺北蒙古一克魯倫河上黑龍江早古生代活動陸緣;南緣為阿爾泰中蒙古海西期活動陸緣,它們又被印支期構造疊加改造。故總的表現為一條寬數百千米的不同時期、不同成分和不同成因地質體的混雜帶。烏拉爾帶是西伯利亞板塊的西部邊緣,晚志留世一中泥盆世是西烏拉爾洋盆的強烈擴張期,晚泥盆一至早石炭世全面沉降,造山作用主要發生在中一晚石炭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