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冰草

西伯利亞冰草

西伯利亞冰草(Agropyron sibiricum (Willd.) P. Beauv.)是禾本科、冰草屬植物,多年生草本。稈成疏叢,直立,高50-80厘米,具4-5節。葉片上面糙澀或有時具微毛,下面光滑。葉面粗糙,葉背光滑,乾旱時葉緣常內卷;葉舌不明顯。穗狀花序長7-12厘米,寬1-1.5厘米。種子黃褐色。千粒重2.44克。

原產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和中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廣泛分布於俄羅斯;中國華北、東北、內蒙古地區有引種栽培。生長於草原。

西伯利亞冰草莖葉較柔軟,適口性好,為草食家畜喜食。其草地早春、晚秋可放牧或刈割曬制乾草,亦可青飼。在中國高寒、乾旱、半乾旱地區建立人工草地,可以改良天然草場以及改良和綠化沙漠及荒漠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伯利亞冰草
  • 拉丁學名:Agropyron sibiricum (Willd.) P. Beauv.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冰草屬
  • :西伯利亞冰草
  • 命名者及年代:(Roth) P.Candargy,1901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成疏叢,直立,高50-80厘米,具4-5節。葉片上面糙澀或有時具微毛,下面光滑,長達20厘米,寬4-6毫米,扁平或於乾燥時摺疊。葉面粗糙,葉背光滑,乾旱時葉緣常內卷;葉舌不明顯。穗狀花序長7-12厘米,寬1-1.5厘米,微彎曲,穗軸節間長4-5(7)毫米;有小穗30-50個,小穗長15-20毫米,寬4-6毫米,含9-11小花,其下常具小形苞片;穎卵狀披針形,兩邊不對稱,具短尖頭,光滑無毛或脊上粗糙,第一穎長5-6.5毫米,具3-5脈,第二穎長6-7毫米,具5脈;外稃背部無毛或有時微糙澀,頂端具短尖頭,第一外稃長約8毫米;內稃略短於外稃,脊上具纖毛。種子黃褐色。千粒重2.44克。

生長環境

生長於草原。常分布於沙土或沙壤土地帶,為沙土地上的典型植物。在西伯利亞西部、亞洲中部的丘陵區及波浪式的沙土和荒漠地帶,西伯利亞冰草常是優勢植物。耐寒、耐旱,耐旱性僅次於沙生冰草和冠狀冰草,在年降雨量200-350毫米的地區能較好地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沙質土壤上生長良好。微耐鹽鹼,在pH為7.5-8.5時,可獲得較高產量。不耐高溫,在中國北京夏季溫度達36-38℃時,基本停止生長。

分布範圍

原產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和中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廣泛分布於俄羅斯;中國華北、東北、內蒙古地區有引種栽培。

繁殖方法

在中國華北地區,一般3月中旬返青,早春生長迅速,長勢旺盛,草層郁蔽,4月中旬拔節,5月中旬抽穗,5月底6月初進入花期,6月底種子成熟。種子成熟時很容易脫落,因此,在蠟熟時應及時採收。生育期105天左右。枯差期在12月下旬,全年生長期為280天左右。
較易建植,播種前將土地耕耙平整,要求土粒細碎,在適宜的墒情下,可舂播或秋播。中國東北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北京地區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量11.25-22.50千克/公頃,播種方式多採用條播,行距20-30厘米。播種深度視墒情和土質而定,沙土或沙壤土播種深度為3-4厘米,土質黏重可適當淺播。

栽培技術

幼苗易受雜草危害,苗期需加強中耕除草。雖耐旱、耐瘠,但適當的水、肥管理,可明顯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在栽培條件下,一年可刈割2-3次,產鮮草2.55萬千克/公頃,產種子525千克/公頃左右。還可與其他禾本科、豆科牧草混播,建立混播草地,如與草地早熟禾無芒雀麥苜蓿沙打旺等牧草混播可建立刈草和放牧兼用的人工草地。這種草地在2-6年間,產乾草5250-9000千克/公頃,具有灌水條件可達7500-11250千克/公頃。

主要價值

飼料:西伯利亞冰草莖葉較柔軟,適口性好,為草食家畜喜食。其草地早春、晚秋可放牧或刈割曬制乾草,亦可青飼。營養價值較高,每年可刈割3次,每667平方米可產乾草400千克左右。混播時,每667平方米可產於草300-600千克。莖葉乾物質中含粗蛋白質16.6%,粗脂肪2.1%,粗纖維30.8%,無氮浸出物41.7%,粗灰分8.8%。
生態:在中國高寒、乾旱、半乾旱地區建立人工草地,可以改良天然草場以及改良和綠化沙漠及荒漠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