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莊村(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岙山衛鎮下轄村)

西上莊村即墨市岙山衛鎮轄村。南接風光秀麗的嶗山,東鄰黃海之濱,自然環境優美,社會治安秩序穩定,是居住、旅遊、投資開發建設的黃金寶地。現隸屬鰲山衛鎮,距鰲山衛鎮政府駐地7公里。解放前至2001年,村民以種地為生,主要農作物有玉米、花生、地瓜、小麥等,2002年通過種植結構調整,糧經比例為3:7,經濟作物主要有苗木、茶葉、花卉等,茶葉種植面積達到20公頃。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48萬元,人均純收入5100元。新中國建立初期,該村糧食平均畝產70公斤,年農業總產值1.5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上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岙山衛鎮
  • 面積:130公頃
村莊由來,政區人口,經濟發展,社會事業,

村莊由來

1403—1424年(永樂年間),郭、張兩姓先後遷此地定居,村處山麓,較以東各村為高,故稱上莊。東上莊形成後,改為西上莊。

政區人口

轄區總面積130公頃,其中可耕地面積45公頃,山林面積65公頃,商業用地及居民住房用地面積20公頃。到2003年,該村共有常住居民236戶,總人口691人。村中共有姓氏10個,分別為張、郭、黃、武、趙、萬、王、於、陶、范,以張姓居多,均為漢族。

經濟發展

1980年糧食平均畝產70公斤,年農業總產值1.5萬元。1978年糧食平均畝產220公斤,農業總產值3.2萬元。1980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至2000年,糧食平均畝產430公斤,總產量13.5萬公斤;花卉、苗木收入達10萬元。1999年進行土地延包,按人口平均每人承包0.7畝土地。在村南建了一個高級農業示範區,主要種植花卉、苗木和茶葉,帶動農戶進行種植模式改革。1970年,村集體投資建上莊磚瓦廠。1997年至2004年,全村建成私營企業9個,年產值200萬元,創利稅40萬元。改革開放以來,個體私營企業不斷發展,全村從事第三產業的人數達120多人,主要集中在建築、裝潢、運輸、水產品批發及零售、服務加工等行業,全年總收入200萬元。

社會事業

解放初期,青壯年文盲占青壯年人數的70%。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至1965年,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80%。1973年,村集體投資擴建校舍11間。1980年建幼稚園,適齡兒童入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100%。至2004年,全村共有25人考上了大中專院校。1998年開始,村對考取大中專院校的本村學生每人發200元獎學金。1974年,村設衛生室,有赤腳醫生3人,民眾的醫療設施和生活水平不斷改善提高,村民保健意識日益增強,嬰幼兒出生成活率達100%,人口自然增長率達3‰。1949年,村民人均占有糧食僅60公斤,人均收入25元,人均住房面積7平方米。1978年,人均占有糧食220公斤,人均收入110元。2002年,人均收入3480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2400元。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5平方米。全村擁有各種車輛210輛,電視機220台,電冰櫃、電冰櫃220台,有線電視180部,手機150部,電話普及率達92%,有線電視普及率達95%。1975年,該村對村莊建設進行統一規劃,首先通直了村莊中心大街。1998年秋,又對中心街水溝進行槳砌,並整平了其它幾條輔街,開通了繞村路。同年,規劃了該村的第一批樓區,為農戶辦理了建樓手續。2000年,對樓區的東街進行修整,對進村路進行了綠化、美化、亮化。2003年,全村實現了路通、水通、電通、迅通,村莊的環境整潔、優美。2003年,村集體出資為村民交納農業稅,為村民代繳大病醫療統籌費,老人節為7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紀念品,為實行計畫生育戶和晚婚晚育的村民進行物質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