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莊廟會

西三莊歸獲鹿縣管轄。據《獲鹿縣志》記載:“東西三莊有廟宇八”,即關帝廟、五道廟、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廟、全神廟、老姆廟、鎮武廟、龍王廟和南海老姆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三莊廟會
  • 含義:古老的傳統民俗民間宗教文化活動
  • 歷史:西三莊和東三莊是一個行政村
  • 記載:《獲鹿縣志》
簡介,廟會日程,現況,

簡介

在人們的記憶中,老姆廟(又稱送子老姆廟)在諸廟中,香火最旺。該廟坐東面西,建在村東小水坑西岸的石頭高台上。廟門的兩根大柱子上有“鳶飛月屈地,魚躍海中天”的對聯。廟有山門和在殿各一。山門上有“蓬萊仙境”四個大字;大殿前庭,一律是精製的木夾扇,金碧輝煌;四壁壁畫有“廿四寺”等圖象,栩栩如生;送子老姆塑像端坐在蓮花瓣中央,護法送子神童侍立兩旁。可惜這些民族文化瑰寶連同諸廟都被毀掉了。
西三莊的村民主要是漢族,過去大都信奉佛教,逢年過節,善男信女們都到廟裡燒香拜神,舉行各種祭祀活動。有時還唱“秋保戲”,又稱“謝天戲”,喜慶豐收。

廟會日程

西三莊農曆正月二十五廟會,原來是西三莊村專為送子老姆廟過的會。這一習俗起於何時現已無從考證。
每年廟會從農曆正月二十三開始,叫起廟;二十五是高潮,叫正廟;二十六是最後一天,叫落廟。過去廟會帶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廟會期間有跑馬戲的、賣藝的、說書的、賣藥的、耍猴的、說道情的、拉洋片瞧西洋景的;酒棚、飯館、荷葉包子棚、茶湯大錫壺攤等等,比比皆是,熱鬧非凡。

現況

方圓幾十里的善男信女、缺兒不育的人,都雲集廟裡,給送子老姆焚香燒紙,叩頭跪拜,求神計箋,祈法菩薩恩賜麟兒。其中有一班老婆兒,鼓樂念佛,為求子者祈禱許願。如果偶然生了小孩獲子者要到廟裡“圓鎖”,即用12條棉線合成一股,穿一枚制線,在香火上烤煳繩頭,帶在脖子上。到12歲時才摘掉,叫“開鎖”。而且,在還願期內,每次還要募捐一擔小米稠粥,在廟裡“放飯”。到晚上,趕廟的、念經的,不論貧富和男女老幼,均可帶著碗筷,到廟裡領飯吃。意思是:吃了老姆飯,家家保平安,消災避禍患。
廟會是由廟裡的神仙故事而來,形成人群周期性的活動。人多了就自然形成了會。有了會,就引來了各類商販。久之,就成為一地民間定期趕廟的習俗,伴生為民間自發的物資交流會。西三莊的廟會就是這樣。趕廟的人迷信者極少,而看戲、做買賣、探親訪友者多。通過廟會增加鄰、親友之間的團結,為發展經濟,繁榮市場、方便民眾,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貿易場所。廟會期間,方圓百八十里的人們,把自己的勞動產品運來進行商品交換。廣大農民買回自己所需要的農具、生活用品;給孩子、男人、女人、老人買回稱心的玩具、毛巾、花布、線和衣料(布),帶著喜悅的心情投入春耕生產。這些商品主要有:柳條編的柳罐、笸籮、簸箕、掃帚、轆轤、杈把、木杴、刮板、木杈、犁耙、大車、小車、耩子;蓋房用的梁、檁、椽子;桌椅板凳、箱子、柜子等等。另外,大街上還有洋布棚、雜貨鋪、銀匠樓等,賣針線的邊唱邊賣。
在這樣一個貨品俱全的廟會上,農民和手工業者們的心情都非常愉快,他們盡情地出售自己的勞動產品,購買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場面十分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