襏襫(bó shì),為古代漢語詞語,多指蓑衣。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要查看古代漢語中的此詞,請查看詞條“襏襫” 基本介紹 中文名:襏襫外文名:Straw or palm bark rain cape拼音:bó shì注音字母:ㄅㄛˊ ㄕㄧˋ詞義:古時指農夫穿的蓑衣之類。詞性:名詞 字形,詞義,詞性,讀音,漢語拼音,注音字母,引例,詞性, 字形襏襫(襏襫)詞義①蓑衣;②蓑衣之類的粗而結實的雨具;③粗糙結實的衣服。詞性名詞讀音漢語拼音bó shì注音字母ㄅㄛˊ ㄕㄧˋ引例①《國語·齊語》:"首戴茅蒲,身衣襏襫,沾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于田野。“②韋昭注:"茅蒲,簦笠也。襏襫,蓑襞衣也。”③宋·陸游《柴門》詩:“病已廢耕拋襏襫,閒猶持釣愛笭箸。”④清·金農《題郭外人家種莎》詩:“觀君牽犢扶犁去,好織青青襏襫衣。”⑤《管子·小匡》:“首戴薴蒲,身服襏襫。”詞性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