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影壁位於襄陽城內東南隅,系明代襄陽王府門前的照壁,塑於15世紀中葉。壁分三堵,全長26.2米,中堵高7.6米,左右兩堵高6.7米,厚1.6米。三堵壁均根據構圖的需要,用不規則的綠礬石浮雕組裝,白礬石鑲邊嵌界而成。壁的主畫面,以及壁座、壁頂、壁脊刻龍99條,大的5米有餘,最小的只有十幾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襄王府綠影壁
- 位置:襄陽城內東南隅
- 全長:26.2米
- 中堵高:7.6米
簡介,景觀介紹,景區亮點,交通概況,最佳出遊時間,
簡介
襄王府綠影壁位於襄陽城東南隅王府巷內。是明代襄陽王府門前的照壁,隨同王府建於正統五年(1440)前後。明末王府毀於兵火,此壁倖存。壁全長26.2米,高7.6米,厚1.6米,系以綠礬石為主體、漢白玉柱枋相間的仿木結構大型石雕藝術品。下置須彌座,上為廡殿頂,立面由四根漢白玉石柱將壁分隔為三部分,猶如三幅並列的大畫屏。中屏略高,為巨幅浮雕二龍戲珠,具吞雲吐霧倒海翻江之勢,漢白玉框線精雕小龍99條,姿態各異。左右兩屏稍低,各雕一巨龍舞於雲海之間,有浪里滾蛟、海天難辨之態;兩屏的漢白玉框線各雕飛龍14條,流連往返,好似護衛著叱吒風雲的巨龍。整個壁面裝飾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動靜結合,渾厚古樸。在雕刻技巧上融圓雕、浮雕、平雕於一體,顯得既粗獷豪放,又細膩精緻,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襄王府綠影壁位於襄樊市襄陽城東南隅,因全用青綠色石料刻砌而成,故名。明正統元年(1436年)襄王來瞻塔,自長沙徙封是邑,營造宮室,此壁就是當年王府門前的照壁。崇禎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毀,唯照壁保存至今。綠影壁高7.6米,寬26.2米,厚1.6米,系仿木結構,面闊3間,均以漢白玉鑲邊。中間刻有“二龍戲珠”,左右各刻巨龍飛舞於“海水流雲”之間。四周框線精雕小龍64條,姿態各異。影壁造型莊重,雕刻華美,風格豪放,生動雄偉,是石刻中珍貴的藝術品之一。王府舊址上,現已新建王府大門、正殿,陳列著襄樊市及所屬各縣出土的文物。
景觀介紹
在襄陽城南的綠影壁巷東端,有座大型彩色石雕照壁,因壁體用綠泥礬岩雕刻雲龍、海水拼砌而成,所以稱之為“綠影壁”。 我國古代大凡豪門貴族的私宅,正對大門都有一堵牆壁,建在門外的稱照壁,建在門內的稱影壁。這綠影壁原是明代襄陽王朱瞻善建在府門前的照壁,本應稱綠照壁,只因明襄王府早已不存在了,也就無所謂門內、門外之分,只是襄陽人習慣稱綠影壁,故而沿用至今。綠影壁是我國現存四大影壁之一,也是獨具特色的一座。
綠影壁由底座、壁身、壁頂三部分組成,壁身面北而立,全長62.2米,高7.6米,厚1.6米,由62塊綠礬鑲嵌。壁分三堵,中間略高,浮雕二龍戲珠,左右稍低,各雕一巨龍舞雲戲水,組成一組完美圖案,框線精刻95條小龍飛舞於彩雲間,各具神態,騰雲駕霧,前呼後應,栩栩如生。4條巨龍爭戲中間的一顆火珠,鬼斧神工,妙不可及,建築之精妙為國內僅有,保存560多年至今基本完好,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石質雕壁。
綠影壁不僅是一座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它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傳說。原來在壁中央有一顆寶珠,由九十九條龍看守。平常人是不能接近的。當時流傳一句話:“百人頭,千擔柴,能將寶珠取下來。”城外有個砍柴人聽此話後,心想我是個砍柴人,弄千擔柴不成什麼問題,但到哪裡弄百人頭呢?一天,一支送葬隊伍從山邊過,孝子跟在棺材後,幾步一磕頭,砍柴人從孝子的磕頭中得到了取寶珠的辦法。幾天后,砍柴人用扦擔挑了一擔柴到綠影壁前,見四下沒人,就把“扦擔柴”點燃,趴在地上對著綠影壁連磕一百個頭,壁上的九十九條龍被煙薰得眼睛直流水,又見到“百個人頭”,都來搶著受“禮”,忘了守衛寶珠,砍柴人趁機取走了寶珠。兩擔柴燒完,九十九條龍睜開眼一看,寶珠沒有了,個個傻了眼,活活都給氣死了。後來,人們只看得到氣死在綠影壁上的九十九條龍,壁中間鑲嵌寶珠的地方,一直是個大窟窿。寶珠雖被“盜走”,但仍不失影壁的完美。凡觀賞過綠影壁的遊人,無不為古代雕刻大師的鬼斧神工和絕妙刀法的折服!
據了解,襄陽王府綠影壁坐落於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古城內,建於1440年前後,是中國現存的四大龍壁之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綠影壁質地特殊,主畫面由62塊綠色泥片岩拼鑲而成,採用巨型綠泥片岩作影壁,在全國堪稱絕無僅有。
由於污染的大氣遇雨水被溶成酸雨,長期與石質發生作用。綠影壁頂脊、壁面和須彌座不斷受到含酸的雨水侵蝕開裂,再加上地下水通過石質毛細管的作用,將地下可溶性鹽帶到石材的空隙中,在石材表面的空隙中形成結晶,遇水又溶解,導致綠色泥片岩石材崩裂、脫落、破碎。目前,東壁位南傾度加大,約4°8′,大有向義大利比薩斜塔傾斜度5°6′逼近的趨勢。整座綠影壁傾斜呈麻花扭曲狀,國家文物局批准對該國寶進行扶正抬升。按國家批准的方案,整個綠影壁扶正抬升工程至少需要180天。
綠影壁由底座、壁身、壁頂三部分組成,壁身面北而立,全長62.2米,高7.6米,厚1.6米,由62塊綠礬鑲嵌。壁分三堵,中間略高,浮雕二龍戲珠,左右稍低,各雕一巨龍舞雲戲水,組成一組完美圖案,框線精刻95條小龍飛舞於彩雲間,各具神態,騰雲駕霧,前呼後應,栩栩如生。4條巨龍爭戲中間的一顆火珠,鬼斧神工,妙不可及,建築之精妙為國內僅有,保存560多年至今基本完好,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石質雕壁。
綠影壁不僅是一座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它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傳說。原來在壁中央有一顆寶珠,由九十九條龍看守。平常人是不能接近的。當時流傳一句話:“百人頭,千擔柴,能將寶珠取下來。”城外有個砍柴人聽此話後,心想我是個砍柴人,弄千擔柴不成什麼問題,但到哪裡弄百人頭呢?一天,一支送葬隊伍從山邊過,孝子跟在棺材後,幾步一磕頭,砍柴人從孝子的磕頭中得到了取寶珠的辦法。幾天后,砍柴人用扦擔挑了一擔柴到綠影壁前,見四下沒人,就把“扦擔柴”點燃,趴在地上對著綠影壁連磕一百個頭,壁上的九十九條龍被煙薰得眼睛直流水,又見到“百個人頭”,都來搶著受“禮”,忘了守衛寶珠,砍柴人趁機取走了寶珠。兩擔柴燒完,九十九條龍睜開眼一看,寶珠沒有了,個個傻了眼,活活都給氣死了。後來,人們只看得到氣死在綠影壁上的九十九條龍,壁中間鑲嵌寶珠的地方,一直是個大窟窿。寶珠雖被“盜走”,但仍不失影壁的完美。凡觀賞過綠影壁的遊人,無不為古代雕刻大師的鬼斧神工和絕妙刀法的折服!
據了解,襄陽王府綠影壁坐落於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古城內,建於1440年前後,是中國現存的四大龍壁之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綠影壁質地特殊,主畫面由62塊綠色泥片岩拼鑲而成,採用巨型綠泥片岩作影壁,在全國堪稱絕無僅有。
由於污染的大氣遇雨水被溶成酸雨,長期與石質發生作用。綠影壁頂脊、壁面和須彌座不斷受到含酸的雨水侵蝕開裂,再加上地下水通過石質毛細管的作用,將地下可溶性鹽帶到石材的空隙中,在石材表面的空隙中形成結晶,遇水又溶解,導致綠色泥片岩石材崩裂、脫落、破碎。目前,東壁位南傾度加大,約4°8′,大有向義大利比薩斜塔傾斜度5°6′逼近的趨勢。整座綠影壁傾斜呈麻花扭曲狀,國家文物局批准對該國寶進行扶正抬升。按國家批准的方案,整個綠影壁扶正抬升工程至少需要180天。
景區亮點
襄王府綠影壁為仿木結構廡殿式四柱三樓結構,造型別致,雕刻精細,圖案繁縟,是古代石刻藝術中的瑰寶,現為我國唯一一座大型石雕龍壁。
交通概況
市內交通:市內乘1路、13路、14路到447醫院站下車,進綠壁巷直走即到。
最佳出遊時間
襄樊屬於溫帶季風區向亞熱帶季風區過渡地區,冬季寒冷少雨,春季溫暖濕潤,夏季炎熱多雨,秋季乾燥涼爽。年均氣溫在16℃左右(高山地區除外),出遊當選春秋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