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縣職業教育中心

襄城縣職教中心(縣三高)是一所融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學校。現有教職工100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和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占90%,學生1627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襄城縣職業教育中心
  • 性質:綜合性學校
  • 現有教職工:100人
  • 榮譽: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等
概況,教育工作,辦學方針,強化教學管理,突出素質教育,立足市場辦學,

概況

2003年8月,縣三高與縣職教中心、縣成人中專合併。這一年,為用人單位輸送實用人材3500人,普教首屆畢業生考入本科、大專升學率達70%,職教、成教畢業生對口升學、就業、參軍人數達95%,均居許昌市同類學校之首,創出普、職、成三種教育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特色辦校之路。該校先後榮獲市“文明單位”、“道德規範進萬家先進單位”、“教育教學先進單位”、“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縣“抗擊非典先進基層黨組織”、“創三城文明庭院”等光榮稱號,被列為省“學校管理實驗研究基地”,為鄭州輕工業學院24個函授站之一。
學校分兩個教學區。西教學區是三高(縣職教中心)校部所在地,位於縣城西環路口,占地70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各類教學、實訓和生活設施齊全。
位於東教學區的成人中專,創建於1994年,居縣城泰安路東端與許南路交匯的黃金地段,是經省教委批准,報國家教委備案的一所綜合性、多功能的中等專業學校。開設有農業經濟管理、精細化工、計算機套用、電子電器、幼兒師範、西醫士、財會電算化等15種專業。同時,繼續擴大農村幹部培訓規模,目前已培訓人員4000多名。其中有390人走上基層領導崗位,有96人從事個體企業、養殖加工業。有600人成為機關業務骨幹,有140人邁進了高一級學府。

教育工作

學校創新職業教育工作,大膽嘗試,大力推進“2+1”辦學模式,走出了一條自謀發展的特色辦學之路。2003年,該校向東莞市寶泰鞋材跨國公司、蘇州華碩公司等就業基地輸送了137名高素質員工。由於學生三年畢業後升學有希望,就業有優勢,創業有能力,襄城縣職業教育中心的發展正步入良性快速發展軌道。
在人傑地靈的襄城縣,有一所融普教、職教、成人教育於一身的特色學校,那便是由原襄城縣職教中心、襄城縣成人中專、襄城縣三高合併而成的新型中等專業學校——襄城縣職教中心。由於貼近市場辦學,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注重品德教育,注重職業技術教育,這所學校的辦學之路越走越寬,名氣越來越大。近幾年,該校先後獲省衛生先進單位、市文明單位和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雖然高校連續擴招,但大批農村學子由於諸多原因或上不起大學或大學畢業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這種現象在工業經濟基礎薄弱的襄城縣更加明顯。面對窘境,襄城縣職教中心領導順時而變,結合三校合併的實際,提出了“規避趨同,主題定位,特色經營”的辦學思路,凝聚成“敬業先精業,做事先做人,勇於開拓,爭創一流”的創業思想,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既有高尚品德又有文化知識和特長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辦學方針

強化教學管理

儘管三校合併後層次不一,管理難度加大,但該校領導仍努力在制度化、規範化、系統化上下工夫,根據實際情況,借鑑先進經驗,全面修訂實施了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校長負責制和獎懲考評制。這些制度環環相扣,分工更加明確,職責更加清楚,充分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突出素質教育

辦學的關鍵是育人。儘管職能轉變,但襄城縣職教中心對素質教育的態度和工作力量始終未變。每年新生一入學,學校首先對他們進行校規校紀教育,始終堅持例行的軍事訓練。該校對每個任課老師都提出了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任務,並要求做到有計畫、有目的、有內容、有記錄、有成效。每到清明節,該校都要組織學生到首山烈士陵園掃墓,並在烈士紀念館前舉行成人宣誓儀式和入黨、入團等宣誓儀式。今年4月28日,該校與許昌監獄取得聯繫,組織了在押少年犯現身說法警示教育報告會,使全校學生從案例中吸取慘痛教訓,增強法制觀念,規範自身行為,爭做“四有”新人。在此基礎上,該校努力開闢第二課堂,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舉行演講會、辯論會、知識競賽、歌舞晚會、書畫展覽等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以及自我完善與發展意識,使他們走上社會後能夠儘快適應環境並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立足市場辦學

該校在“引入市場機制,走特色辦學之路”辦學理念指導下推出“2+1”辦學模式,即利用普通高中招生,學生在學習2年後,學校根據學生志願組織分流,學習成績好想考大學者,繼續在普高的三年級學習;成績較差願意學習一門技術提前就業者,可以到專業班學習。這種模式使學生升學有希望、畢業有出路。學校招生、教育、就業安置三位一體,緊密結合,實現了良性循環。該校在職教招生上突出一個“專”字,學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專長或對某一方面感興趣,即使基礎學科成績稍差,也吸收其為學員,使之有所作為。該校還在課程設定上開設多種學科,使學員畢業後有適合自己的技能崗位,能夠儘快就業。
他們針對當前信息社會的特點,用開放的思想、多元的思維延聘教師,使學生始終能接受新思想、新技術的薰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他們實行了“三三制”的模式。一是在校專職教師,主講文化課。二是聘請縣農業、科技、行政、司法等部門的專業拔尖人才任兼職老師,主講相關課程。三是邀請省內外或高校專家教授及高級技術人員定期到校授課。
畢業生就業始終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該校專門在沿海發達地區建立了十大就業基地。去年該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6%。該校還根據社會需求,舉辦不同類型的中短期培訓班,如計算機初、中級短期培訓班,計算機等級考試輔導班,農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科技培訓班等,並與許昌學院、鄭州輕工業學院、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聯姻,開展大專函授教育,使學校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