褾,讀音biǎo,漢字。主要字義是袖端;衣服上的緄邊;書皮、皮套。
基本介紹
- 拼音:biǎo
- 部首:衤
- 五筆:PUSI
- 統一碼:893E
- 筆畫數:十六畫
- 筆順編號:4523412522111234
- 倉頡:LMWF
褾,讀音biǎo,漢字。主要字義是袖端;衣服上的緄邊;書皮、皮套。
褾,讀音biǎo,漢字。主要字義是袖端;衣服上的緄邊;書皮、皮套。...... 褾,讀音biǎo,漢字。主要字義是袖端;衣服上的緄邊;書皮、皮套。 [1] 拼音 biǎo ...
《與褾軸工鄭老》是由宋代大詩人艾性夫創作的一首宋詞,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現已收藏於唐詩宋詞之中。...
裝褾 別名 “裝淡”、“裝池”、“裱背”等 出處 《畫史》 性質 裝飾書畫的方法 其法先用紙托襯於書畫等背後,再用綾絹或紙纕邊,然後裝軸桿或版面。制...
褾魯曾,字善止,元朝修武人。元朝禮部郎中。性剛介,通經術,中天曆二年進士第,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辟御史台掾,掌機密。監察御史劾中丞史顯夫簡傲,魯曾開實...
託褾(托褾)書畫裝潢的襯托裱褙。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 六朝 名畫掛軸:用皂鸞綾上下褾。碧鸞綾引首,碧鸞綾托褾全軸。檀香軸桿,上等玉...
《鄉貢明經陶褾》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篇散文。...... 《鄉貢明經陶褾》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名稱 鄉貢明經陶褾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文 作...
裱軸,是漢語辭彙,讀音為biǎo zhóu,釋義是亦作"褾軸"或書畫裱褙時裝置捲軸並加裝飾、指裱成的捲軸。...
《新唐書·車服志》:“﹝天子之服﹞衣、褾、領,畫以升龍,白紗中單,黻領,青褾、襈、裾。” ...
《隋書·禮儀志七》:“衣褾、領織成升龍,白紗內單,黼領,青褾、襈、裾。” [8] 《新唐書·車服志》:“白紗中單,黼領,青褾、襈、裾。”...
白紗中單,黼領,青褾、襈、裾,黻。繡龍、山、火三章,余同上。革帶、大帶、劍、佩、綬與上同。舄加金飾。諸祭祀及廟、遣上將、征還、飲至、踐阼、加元...
biǎo líng ㄅㄧㄠˇㄌㄧㄥˊ 裱綾(裱綾) 亦作“褾綾”。裝裱在書畫作品上的綾紙。 1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職志》:“有命臣工題詠者,各録於左右...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僧 梵隆 雜畫橫軸:摴蒱錦褾,碧鸞綾里。”明 曹昭 王佐 《新增格古要論·古錦》:“古有樓閣錦、樗蒲錦……此...
配素紗中單,黻領、朱羅、彀(縐紗)褾(袖端)、襈(衣襟側邊)、裾(衣襟底邊),深青色地鑲醬紅色邊繡三對翟鳥紋蔽膝,深青色上鑲朱錦邊、下鑲綠錦邊的大帶,青...
《類篇》袖褾也。 又《韻會》通陶。《左傳·昭十二年》楚子出獵,皮冠秦復陶。 [2] 參考資料 1. 裪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01] 2. 康熙字典 .漢典...
宋·周密《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其裝褾裁製,各有尺度,印識標題,具有成式。”清·馮桂芬《覆莊衛生書》:“惟碑版之作,前賢成式俱在,身處後代,...
中單以素紗製作,青色領、褾、裾,領上織黻紋13,蔽膝與裳同色,織藻、粉米、黼、黻各2,本色邊。另有黃、白、赤、玄、縹、綠六彩大綬和小綬,玉鉤、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