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墩鎮,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位於羅莊區南部,人口57523人(2017),耕地面積5.3萬畝,鎮域總面積72平方千米(2017)。現轄7個工作區,30個行政村,2011年1月,由郯城縣劃歸羅莊區管轄,是全國重點鎮、省級示範鎮、省級第一批特色小鎮,全省科學、關愛、和諧示範鄉鎮、全省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先進鄉鎮、臨沂市平安臨沂建設先進鄉鎮、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褚墩鎮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地處臨沂市羅莊區、蘭陵縣、郯城縣三縣區幾何中心處。京滬高速、232省道縱貫南北,縣鄉公路四通八達,距京滬高速公路出口2公里,北距臨沂機場、火車站不到30公里,距日照、嵐山、連雲港三大港口僅百公里。
2017年入選山東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預計到2020年,全鎮總人口達到8.5萬人左右,鎮區人口達到5.5萬人左右,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億元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萬元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褚墩鎮
- 外文名稱:Chudun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電話區號:0539
- 地理位置:羅莊區南部
- 面積:72平方千米(2017)
- 人口:57523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魯Q
建置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歷史文化
橋頭村碑載:“明萬曆十年,橋頭立村”。因村處興隆橋北頭,得橋頭。現有900戶、3149口人。
虎山嶺西 楊氏支譜載:“五世祖清康熙八年自莊塢遷此定居。”因村處虎山山後小嶺西,故名虎山嶺西。現有310戶、1114口人。
虎山嶺後據村內出土的唐銅劍、陶壇等物鑑定,該村約建於唐代(公元618—907年 )。因村處虎山後,故名虎山嶺後。現有285戶、949口人。
虎山嶺東 相傳唐末建村,原稱新安莊。後因村處山東小嶺下,故改名為虎山嶺東。現有141戶、595口人。
虎山山前 蔣氏宗譜載:“二世祖諱失紀,自沙埠來居。”據此,該村約建於元代(1271—1368年)。因村處虎山前得名。現有135戶、610口人。
碑住 梁氏族譜載:“碑住梁氏,明初自東平來郯”。梁氏始祖墓碑載:“梁氏始祖也,前明永樂五年,偕北薦來郯定居”。因村靠含珠山,山坡上有一突起長方形弧石,狀如石碑,體前傾,似從山頂下來在此停住,故名碑住。清末,其鄰近之新莊、陳官莊併入此村,統稱碑住至今。現有碑住一村433戶、1909人;碑住二村420戶、1745人;碑住三村460戶、1757人;碑住四村221人;1058人。
梁莊 相傳明成化年間(1468—1487年)趙姓於此建村,始稱趙義官莊。梁氏族譜載:“明嘉靖年間,六世祖由碑住遷居趙義官莊”。後以梁姓興旺,改名為梁家莊,簡稱為梁莊。現有987戶、3592口人。
蘭山後屯 據傳明初建村,因靠蘭山,故名蘭山屯。因村處蘭山北,故名蘭山後屯。現有389戶、1586口人。
蘭山中屯 據傳明初建村。因村處蘭山中,故名蘭山中屯。現有192戶、758口人。
蘭山前屯 據傳明初建村。因村處蘭山中屯南,故名蘭山前屯。現有324戶、1265口人。
蘭山 唐武德四年(612年),曾為蘭山縣駐地,村以山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沂州府治,復置蘭山縣,其縣名亦以山而得。現有1428戶、4637口人。
西永安 相傳南宋末期建村。此處原有一座永安寺,現仍存有明萬曆三年(1575年)重修永安寺的寺碑。村以寺名。後因村莊擴大,以溝為界,分為東西兩村,此村位西,改稱西永安。現有837戶、4071口人。
東永安 其名稱來歷、沿革及含義見西永安目。因此村居東,故名東永安。現有633戶、2624口人。
朱莊 據傳元朝(1271—1368年)建村。因鄰蘭山村,始名小蘭山子。朱氏祖墓碑載:“清乾隆已醜(1769年)拔貢……授於平府……”。故以朱姓改名為朱莊。現有489戶、2312口人。
小山子 清乾隆年間(1735—1795年),傅姓由湧泉遷此建村。因西靠小山,故名小山子。現有259戶、1056口人。
孫盛莊 清朝初期建村,以姓氏得名孫莊。因與本縣泉源鄉孫莊重名,經郯城縣人民政府郯政發(1982)88號檔案公布,以姓氏更名為孫盛莊。現有264戶、1133口人。
北王莊 相傳王姓於明末由薛莊遷此建村。以村中雙槐始名雙槐樹,後以姓氏改稱王莊。現存村碑載:“王莊……清乾隆十年立”。因此與縣內高峰頭鎮、郯城鎮、紅花鄉等鄉鎮的王莊重名,經郯城縣人民政府郯政發(1982)88號檔案公布,以方位更名為北王莊。現有208戶、710口人。
北官莊 清康熙年間(1662—1772年)盛姓建村,稱盛家莊。後因管姓興旺,改管官,訛化為官莊。因與本縣港上鎮、歸義鄉、花園鄉等鄉鎮的官莊重名,經郯城縣人民政府郯政發(1982)88號檔案公布,以方位更名為北官莊。現有263戶、854口人。
五里橋 1967年,因蒙陰縣修建岸堤水庫,由蒙陰縣舊寨鄉郭家上峪遷來部分庫區移民於此建村,取名衛東。因與本縣紅花鄉衛東村重名,經郯城縣人民政府郯政發(1982)88號檔案公布,以村處五里河的石橋旁,更名為五里橋。現有42戶、155口人。
青石塘 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李姓由湯莊遷此建村,以採石為業,時稱興隆莊。後因此處採石年久成塘,故改稱青石塘。現有420戶、1845口人。
東卜莊 相傳隋末卜氏攜二子由山西省避亂來此定居,稱卜家莊。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姜、劉、丁三姓相繼來居。明代以方位改名為東卜莊。現有820戶、3229口人。
西卜莊 相傳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劉姓由卜莊(今東卜莊)遷此定居,因村居西,故名西卜莊。現有339戶、1145口人。
黃金店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黃姓在此居住開店,時稱黃金店,後簡化為黃店。現有180戶、720口人。
錦程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建村。焦、耿二姓最先來此荒野居住,得名湖裡。因與縣內郯城鎮、楊集鎮等鄉鎮的湖裡重名,經郯城縣人民政府郯政發(1982)88號檔案公布,以吉祥嘉言更名為錦程。現有243戶、1098口人。
風渡口 村後風渡嶺上原有載“大唐盛世”的唐碑,據此,該村約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因北依風渡嶺,南靠涑河渡口,故名風渡口。現有180戶、685口人。
廖屋 據廖氏宗譜載,廖氏十三世自廖屯遷此居住,現已傳至二十五世。據此,該村約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因此處原是廖姓穀場,並築有場屋,故得名廖家屋,簡化為廖屋。現有136戶、695口人。
廖屯 相傳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建村,稱徐元埠。廖氏族譜載:“廖氏系南都旺族,自永樂遷都燕京,隨駕北上至沂郡蘭邑徐元埠,墾種田土,遂居焉”。墓碑載:“始祖廖邦寧初居南都應天府,自明三世永樂建都燕京,隨駕北上至沂郡南七十里徐元埠,墾種田土,而安居樂業,稱為功業軍人”。以此改名廖家屯,簡化為廖屯。現有538戶、2518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