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褒斜棧道遺址即今陝西省漢中市
褒城鎮的褒谷口至眉縣的斜谷口。褒斜棧道是兩漢三國時期秦蜀間的主要通途。該道南起古褒國(今漢中
褒城鎮)褒河谷口,北止眉縣西南的斜水谷口(今名石頭河) ,全長250公里,沿途鑿壁架棧,鋪板而成棧道。戰國中期,秦惠文王命司馬錯伐蜀,首次在此古道上鑿壁架棧,成為軍事通道。此後,棧道屢毀屢修。楚漢之際,漢王劉邦命大將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取關中,該道從此聞名。建興六年(228年) 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揚聲由
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建興十二年(234年) 春的第五次北伐“由斜谷出”,皆指
褒斜道。同年八月,諸葛亮病逝於
五丈原軍中後,其遺體仍由此道運回漢中葬定軍山下。蜀漢炎興元年(263年),魏將鐘會仍走
褒斜道占據漢中,繼而滅蜀。
據1980年《文物與考古》及1988年文物普查資料記載,太白縣境內迄今尚存有褒斜棧道遺址12處,其中鸚鴿鎮4處,咀頭鎮2處,王家堎鎮6處。
遺址
1、鸚鴿鎮高龍棧道遺蹟(1處)
高龍山神殿東河西崖有壁孔4個,圓形,口徑12厘米,深14厘米。
2、鸚鴿鎮內棧道遺蹟(3處)
夾馬石(距涼水泉500米)有橋柱孔7個,圓形,口徑24厘米,孔深不一,最深者20厘米,淺者5厘米。
魯班橋有條方體石樁8個,方形棧孔3個,棧樁距棧孔5米,石樁高低、寬窄、薄厚均不一,最高者90厘米、寬23厘米、厚20厘米。方形棧孔3個,孔距1.5米,孔斜方形,孔口邊長及孔深均為19厘米;孔長方形,孔口長邊25厘米,短邊及孔深均為24厘米;孔長方形,孔口長邊28厘米,短邊22厘米,深19厘米。
涼水泉懸崖有壁孔2個,圓形,孔口徑20厘米,深24厘米;孔內插木頭,其上方有一口徑5厘米小孔,深20厘米,可能為插扶手用。
3、咀頭鎮內棧道遺址(2處)
馬鞍橋古城廓遺址位於紅岩河西岸小台地,隔河距咀頭鎮關山陳家坪300米處。呈橫梯形古垣遺蹟,平均長寬為東西80米、南北50米,面積4000平方米。
白雲古蹟街南河中有對峙巨石兩塊,一石上有橋柱孔2個,方形,孔口邊長20厘米,孔深30厘米,孔距3米;另一石上有孔1個,大小與上述兩孔同。
4、王家堎鎮內棧道遺蹟(6處)
溝口上河東岸一山嘴突入河中,近水處有橋柱孔兩排,排距3米,每排3孔,方形,大小同,孔口邊長30厘米,孔深35厘米,孔距1.2米。
上坪南河東岸有壁孔2個,圓形,孔口徑36厘米,孔深35厘米。
紅岩村東河岸200米處之河邊石崖有壁孔2處,呈斜坡排列,孔方形,孔口邊長35厘米,孔深60厘米,孔中至今插有石柱。
和平村(紅岩里)西北300米處之油房坪有柱孔3列,參差不齊,大小孔27個。
和平村西壩南約200米之石崖嘴距地面50厘米高處有壁孔10個,方形;距地面435厘米高處向上一列有9小孔,最高處2孔尚留有石柱,小石柱孔向南斜下處有大石孔10個,現尚存5個大石樑。
和平村吊壩子西北約300米處有柱孔兩排,共51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