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鵜鶘卡羅萊納州亞種

褐鵜鶘卡羅萊納州亞種是褐鵜鶘的亞種之一。體長105~135厘米,體重6.5~9千克。體型粗大,嘴形寬大直長,上嘴尖端朝下彎曲,呈鉤狀;下嘴分左右二支,其間有一巨大而能擴縮的皮膚喉囊;鼻孔小,而位於嘴基。眼前部裸出。頸長而較細小。翅寬闊,但形不長也不尖;尾短而呈方形;跗蹠短而扁平,前面呈網眼狀細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褐鵜鶘卡羅萊納州亞種
  • 拉丁學名:Pelecanus occidentalis carolinensis
  • 別稱:卡羅萊納州褐鵜鶘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鵜形目
  • 鵜鶘科
  • 鵜鶘屬
  • :褐鵜鶘卡羅萊納州亞種
  • 命名者及時間:Gmelin, 1789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分布範圍,保護等級,

形態特徵

頭上方前半部和臉頰具淺黃色,後枕和頸部白色,體羽和雙翼棕色,面部裸露的皮膚色調偏藍,腿和腳蹼灰黑色。腿短,長喙下頜有一個巨大而能伸縮的褐色皮囊。平時喉囊收縮,當鵜鶘在水中游泳,進行捕食時,它把大嘴巴張開,喉囊也伸長開來成為一個很大的“魚兜”。這時用大嘴巴和喉囊兜捕魚類。當捉住一定數量的魚以後,它把嘴閉合,收縮喉囊,把水擠出來,然後將全部食物吞下。雌雄相似。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澤地帶,荒蕪的島嶼,瀉湖,偶爾也光顧池塘和紅樹林。常成群生活,一般形成50隻左右的集群,一起睡覺和捕魚。飛行力強,常群飛群棲,極善於游泳,但不會潛水。主要以捕魚為食,偶爾也吃甲殼類和蠕蟲。游泳時張口捕魚,將捕得的魚兜入喉囊內。有時結群,排成長線,用強大的翅膀拍擊水面,因而發出巨大的響聲,驅逐魚群游近海岸邊而後捕食。在地上亦能很好的行走。飛行時頭向後縮,頸彎曲成S形,兩翅鼓動緩慢而有力,也能像鷹一樣在空中利用上升的熱氣流來回翱翔和滑翔,但通常沒有鷹飛得高。在水中游泳時,頸常曲成乙字形,並不時地發出粗啞的叫聲。春季於3~4月,秋季於9~10月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間遷徙。

繁殖方式

繁殖期2~8月。成群在一起營巢,雄鳥守護在準備建巢的位置,作簡短的飛行不遠離,直到它吸引到雌鳥。交配後雄鳥會尋找樹枝和其他建築材料築巢,通常選擇一個僻靜的位置,巢建在荒島上的紅樹林或灌木上,距地面約1.5至5米。也置巢於蘆葦叢中淺水處或湖邊泥地上。巢結構較為龐大,由樹枝、枯草和水生植物構成。每窩產卵2~3枚,少有4枚。卵剛產出時為白色,孵化後變為黃褐色,雌雄共同孵化。

分布範圍

分布於美洲熱帶大西洋沿岸,從卡羅萊納州南部到奧里諾科河。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