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鏈壺蚧(Asterococcus quercicola Borchsenius , 1960)是壺蚧科壺蚧屬的一種昆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褐鏈壺蚧
- 拉丁學名:Asterococcus quercicola
- 界:動物
- 門:節肢動物門
- 目:同翅目
- 科:壺蚧科
- 屬:壺蚧屬
- 命名者及年代:Borchsenius , 1960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雌成蟲:蟲體多呈圓梨形,其尾端縮窄部很小。臀瓣高度硬化,雖小但呈粗棒狀,臀瓣刺較短而粗。蟲體長約1.9—2.3 mm。觸角退化為小瘤狀,其頂端上生有細毛5根。觸角基部附近分布有6—10個圓盤狀腺和2—3個8字腺所組成的腺體群。胸足完全消失。胸氣門雖發達,其周圍稍有硬化,但較細小。胸氣門開口喇叭狀,近氣門開口處分布有4—5個圓盤狀腺。胸氣門腺路很短,幾乎呈腺體群狀。前胸氣門腺路由一群圓盤狀腺組成,腺體群寬度約5—6個腺體寬。後胸氣門腺路由二群圓盤狀腺組成。前和後氣門腺路的圓盤狀腺中間常見有8字腺混雜其中,或在圓盤狀腺體群周圍分布。臀瓣內側生有3根較粗的毛和1根靠近臀瓣刺的細毛。肛環較小,略呈圓形,直徑約0.03 mm,肛環具肛環孔和6根肛環刺毛。肛筒寬較硬化,靠近盾形肛板。蟲體腹面體緣分布有8字腺和管狀腺共同形成的較寬的腺體帶,此腺體帶在蟲體尾端變窄。蟲體背面大部分體壁無8字腺分布。只有尾端可見有由大和小8字腺形成的二條狹窄腺帶,在上面的8字腺帶中分布有左右對稱的篩板形疣狀突二組,每一組由2—3個略呈圓形的篩板形疣狀突組成,此疣狀突之上表面粗糙呈小顆粒狀。小暗框孔腺分布在蟲體腹面的頭胸部。在蟲體腹面之腹部有8字腺形成5條較明顯的橫列。管狀腺主要分布在蟲體腹面體緣、腹部和蟲體背面。多孔腺缺,但有時在蟲體腹面的腹和胸部交界處,或在腹部第1、2節間,靠近兩側的8字腺和管狀腺形成的體緣腺帶處可偶見有1一3個五孔腺分布。雌成蟲體外之蠟殼呈上端稍緊縮的半球形壺狀瘤,多為黃褐色,殼上有從頂端輻射狀縱行散發的脊紋,脊紋色淺,殼長約3 mm,寬約2.5 mm,高約1.5—2 mm。
第一齡幼蟲之蟲體長橢圓形,尾部縮窄,臀瓣發達,其內側硬化並生有3根毛,臀瓣刺較長。觸角6節,其中第3節較長。胸足正常發育。胸氣門細長,靠近體緣。前胸氣門腺路約有5—8個五孔腺組成,此腺路一般可伸向背面體緣。後胸氣門腺路約有3—5個五孔腺組成。8字腺在背面頭胸部常形成8條縱列分布,在腹常形成4—6條縱列分布。
分布範圍
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