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蚶

主要分布於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潮間帶至潮下帶2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褐蚶
  • 二名法:Didimarca tenebricum(Reeve, 1844)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Mollusca
  • :雙殼綱 Bivalvia
  • :魁蛤目 Arcoida
  • :魁蛤科 Arcidae
  • :櫛毛蚶屬 Didimarca
  • :褐蚶
  • 分布區域:韓國、中國大陸、台灣
  • 生活習性:海水/鹹水生
形態特徵,產地及產季,經濟利用,

形態特徵

褐蚶
貝殼近平行四邊形,兩殼相等,不甚凸。殼高13.3毫米,殼長19.0毫米,殼寬10.0毫米。殼頂部不甚膨脹,殼頂位於近前方,約相當於殼長的1/3處,兩殼頂距離近;韌帶面前端較寬短,後方極窄而長,呈線狀,暗棕色,上面有橫列的角質條紋。貝殼前端較短、圓,後方較長,後腹緣延伸,末緣為斜截狀;背部短,前、後端圓;腹緣近直,與背緣平行,足絲裂孔不明顯,但有很薄的片狀足絲。殼表放射肋極細密,不甚規則,肋間隙較肋寬;殼面青白色或灰白色,被棕色易脫落的表皮,沿肋生有一行行密集而短小的細毛狀物,使表皮呈絨毛狀。殼內面與外部顏色相近,邊緣加厚、光滑無鋸齒狀突起;鉸合部較寬、略彎,約近40個直立的齒,前、後端者較中間者粗大;前、後閉殼肌痕大小相近,均為卵圓形,並且均稍凸起。

產地及產季

生活於潮間帶中、下區至潮下帶水深20米左右的泥沙石礫底。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廣泛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沿岸。

經濟利用

褐蚶是廣大民眾喜食的貝類,用醬油等調味品浸制的褐蚶,味極鮮美,福州宴席視為名菜。蚶殼即中藥瓦楞子,有清熱化痰的功效,還可燒成殼灰,供建築用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