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紅釉加彩壺

褐紅釉加彩壺

此壺於陝西省寶雞市譚家村四號墓出土,為方唇盤口,渾圓的腹部下接外撇的圈足,飽滿圓潤的線條反映了漢代造型藝術的雄渾之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褐紅釉加彩壺
  • 出土地點:陝西省寶雞市譚家村四號墓
  • 館藏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 所屬年代:漢代
簡介,相關資料,

簡介

中文名稱: 褐紅釉加彩壺
英文名稱: Brownish red glazed and colored pot
介紹
雄渾的造型藝術
此壺於陝西省寶雞市譚家村四號墓出土,為方唇盤口,渾圓的腹部下接外撇的圈足,飽滿圓潤的線條反映了漢代造型藝術的雄渾之風。器表滿布深紅色釉,釉面勻稱光潔,明亮如新。肩部和下腹部各飾有兩周凹弦紋,且上組凹弦紋內另加綠釉填充,兩組弦紋之間,以寫意筆法繪出幾組綠釉勾連狀捲雲紋。潔淨紅地與隨意綠彩圖案對比強烈,使裝飾效果至為鮮明。

相關資料

漢代釉陶
在器表施釉的陶器叫做釉陶,這種藝術與新石器時代彩陶加陶衣及商周時期原始瓷器施薄釉的技法一脈相承,但真正的釉陶卻是在西漢時期出現的。它發源於關中地區並以關中地區的水平最高。中國南北各地的漢代釉陶器發現很多,而褐紅釉則比較少見。尤其是這件出自關中腹地的釉陶壺,在紅釉上又以綠釉形成裝飾紋樣,在其它地區是罕有出土的。
壺:多功能的食器
壺在周代也是禮器的一種,當時主要是盛酒的,但又可盛食。據載春秋時晉文公曾用壺裝水泡的乾飯,此謂"壺餐",晉文公本人在外流浪時,也曾接受過別人贈予的壺泡飯,可見壺確曾是盛食器。戰國墓葬中,壺常與鼎、盒組成一套而隨葬,此俗一直沿襲到西漢。寶雞的這座漢墓即保留有這種古風。漢代的壺用作盛食的非常普遍,洛陽燒溝漢墓發現有大批盛糧的壺,河北滿城中山王墓中有盛動物骨頭的壺,可見無論素食肉食,均可用壺盛裝。
圖片
Image
規格: 高32厘米 口徑15.2厘米 底徑13.6厘米
出處: 走進珍寶世界:中國古代飲食具
年代: 漢
類型
質地類型: 陶器
功用類型: 飲食具
欄目關鍵字: 從神壇走向塵世—秦漢魏晉南北朝 貯藏具 飲食具
收藏地: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主題詞或關鍵字: 壺
輔助分類項: 飲食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