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帶禿角蟬

褐帶禿角蟬

褐帶禿角蟬(Centrotoscelus brunneifasciatus Funkhouser, 1938)是昆蟲,分布海南,廣西,貴州,西藏,台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褐帶禿角蟬
  • :動物界
  • 同翅目
  • 角蟬科
  • :禿角蟬屬
  • 拉丁名:Centrotoscelus brunneifasciatus
  • 命名者及年代:Funkhouser, 1938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雌性:體中型,黑色、赤黑或赤褐色。頭部黑色,有稠密刻點和黃褐色斜立細毛。頭頂垂直,寬為長的1.3倍,基緣略呈弓形,下緣傾斜,稍呈波形,略上翹。複眼淺褐色,卵圓形。單眼淺黃褐色透明,位於複眼中心聯線上方,彼此間距離為到複眼距離的1.3倍。額唇基稍小,其長l/2伸出頭頂下緣;中瓣近長方形,端緣略呈弧形;側瓣小,延伸到中瓣端部1/3處,和中瓣之間無明顯的光滑線。前胸背板黑色、赤黑色或赤褐色,有稠密的刻點和黃褐色斜立細毛。前胸斜面垂直,寬為高的1.5倍。肩角鈍三角形。背盤部稍隆起。中脊起全長明顯。後突起粗直,伸達前翅臀角處,背面和背盤部在一個水平上,從中部起向端部漸尖,側脊和腹脊都較明顯。前翅長超過腹部末端,頂端及盤室端部各有1條褐色橫帶,爪區端部褐色,兩條橫帶之間淺黃色透明,亞端帶以內淺黃色透明或黃褐色半透明;基部1/6革質,黑色或赤褐色,有刻點和細毛;翅脈黃褐色,兩個盤室大小相等,端膜寬。後翅無色透明,有輻射狀皺紋,翅脈褐色。胸部側面黑色,有密的黃褐色細毛。足脛和跗節黃褐色或赤褐色,腿節以上黑色;前足腿節端部無基兜毛;後足轉節有5—6個小齒稀疏地排成l列。腹部黑色或赤褐色。第2產卵瓣狹長,背面端部有兩個鈍齒,兩個鈍齒間的距離為端部長的l/4;端部邊緣的鋸齒長而鈍,每個鈍齒上又分出2—6個小齒。 雄性:形態與雌性基本相似,但體稍小。下生殖板向端部漸狹,頂端鈍圓,中裂占全長的1/2。生殖側瓣卵圓形,內上角突出。陽基側突較直,向外傾斜,頂端彎成鉤狀。陽莖U形,外臂中部較細,背面有倒逆的細齒,陽莖口較大,橢圓形,位於腹面頂端,為外臂長的l/3。
量度:體長♀5.5—6.8,♂5.4—6.0;肩角間寬♀2.2—2.7,♂2.0—2.5mm。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海南,廣西,貴州,西藏,台灣。

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Lingnan Sci. Jour. 17 (2): 204.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二十八卷 同翅目 角蟬總科:338-34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