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葉耳蕨(中藥)

複葉耳蕨(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複葉耳蕨,中藥名。為鱗毛蕨科植物刺頭複葉耳蕨Arachniodes exilis(Hance)Ching的根莖。具有清熱解毒,斂瘡之功效。用於痢疾,燒燙傷。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真蕨目
  • :鱗毛蕨科
  • :複葉耳蕨屬
  • :刺頭複葉耳蕨
  • 分布區域: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及山東、河南
  • 採集時間:全年均可採挖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微苦、澀,涼。

功效

清熱解毒,斂瘡。

主治

用於痢疾,燒燙傷。

相關配伍

1、治痢疾:複葉耳蕨15-30g。煎服。
2、治燙火傷:複葉耳蕨(適量)。曬乾,研末,菜油調塗。(1-2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本品久服可致宮寒不孕。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除去葉,洗淨泥土,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植株高30-90cm。根莖長而橫生,密被棕色、鑽狀鱗片。葉遠生或近生;葉柄長15-50cm,禾稈色,連同葉軸和羽軸常被棕色、線狀鑽形小鱗片;葉片紙質,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0-35cm,寬約20cm,先端狹縮成尾狀漸尖,三回羽狀;羽片5-8對,斜向上,有柄,基部1對最大,卵狀三角形,長15-20cm,寬7-10cm,其基部下側1片小羽片特長,並為一回羽狀,長8-10cm,其餘向上各對逐漸縮狹;小羽片長圓形,先端銳尖,基部上側略呈耳狀突起或為分離的耳片,邊緣淺裂或具長芒刺狀鋸齒,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脈疏生棕色小鱗片;葉脈羽狀,側脈2-4叉。孢子囊群圓形,背生於小脈頂端,位於中脈與葉邊中央;囊群蓋圓腎形,早落。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下溪溝邊或路旁。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及山東、河南等地。

藥理作用

1、抗生育作用。
2、收縮子宮作用。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收澀。用於痢疾和燙火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