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血平片

複方雙嗪利血平一般指本詞條

利血平片,適應症為高血壓(不推薦為一線用藥)。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利血平片
  • 藥品類型:處方藥、醫保工傷用藥
  • 用途分類:交感神經抑制藥
成分,性狀,適應症,規格,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兒童用藥,老年用藥,藥物相互作用,藥物過量,藥理毒理,藥代動力學,貯藏,

成分

利血平。

性狀

本品為加有著色劑的淡黃色片或糖衣片,除去糖衣後顯白色或淡黃褐色。

適應症

高血壓(不推薦為一線用藥)。

規格

(1)0.1mg
(2)0.25mg

用法用量

口服,初始劑量0.1~0.25mg/次,每日1次,經過7~14天的劑量調整期,以最小有效劑量確定維持量;極量不超過一次0.5mg/次。利血平常與噻嗪類利尿藥合用以降低劑量,減少不良反應。兒童每日按體重0.005~0.02mg/kg或體表面積0.15~0.6mg/m2給藥,分1~2次口服。

不良反應

1.大量口服容易出現的不良反應有過度鎮靜、注意力不集中、抑鬱可致自殺,且可出現於停藥之後數月反應遲鈍;嗜睡、暈厥、偏執性焦慮、失眠、多夢、夢囈、頭痛、神經緊張、帕金森氏症(停藥後可逆轉)、倦怠、乏力、陽痿、性慾減退、排尿困難、乳房充血、非產褥期泌乳;
2.較少見的有柏油樣黑色大便、嘔血、腹部痙攣;心絞痛、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縮、心動過緩、支氣管痙攣、手指強硬顫動;
3.偶見體液瀦留、水腫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栓性血細胞減少型紫癜、前列腺術後出血過多;鼻衄、鼻充血、對寒冷敏感;騷癢、皮疹、皮膚潮紅;體重增加、肌肉疼痛;瞳孔縮小、視神經萎縮、色素層炎、耳聾、青光眼、視物模糊,肌肉疼痛,鼻衄、對寒冷敏感。
4.不良反應持久出現時需加注意,以腹瀉、眩暈(體位性低血壓)、口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唾液分泌增加,高劑量時胃酸分泌增加,鼻塞較多見;下肢水腫較少見。
5.停藥後仍可以出現的中樞或心血管反應有眩暈、倦怠、暈倒、陽痿、性慾減退、心動過緩、乏力、精神抑鬱、注意力不集中、神經緊張、焦慮、多夢、夢囈或清晨失眠。精神抑鬱的發生較隱襲,可致自殺,且可出現於停藥後數月。
6.絕經期婦女長期使用有增加乳癌發生之說,但無定論。

禁忌

1.活動性胃潰瘍
2.潰瘍性結腸炎
3.抑鬱症,尤其是有自殺傾向的抑鬱症

注意事項

1.對蘿芙木製劑過敏者對本品也過敏。
2.利血平引起胃腸道動力加強和分泌增多,可促使膽石症患者膽絞痛發作。
3.利血平慎用於體弱和老年患者、腎功能不全、帕金森病、癲癇、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
4.利血平可能導致低血壓,包括體位性低血壓。
5.治療期間,可能發生焦慮、抑鬱以及精神病。在服藥劑量不大於0.25mg/日時,少見抑鬱症發生;若之前就有抑鬱症,用藥可加重病症。一旦有抑鬱症狀立即停藥;有抑鬱症史的病人用藥需非常慎重,並警惕自殺的可能性。
6.當兩種或兩種以上抗高血壓藥合用時,需減少每種藥物的用量以防止血壓過度下降,這對有冠心病的高血壓病人尤為重要。
7.正在服用利血平的患者不能同時進行電休克治療,小的驚厥性電休克劑量即可引起嚴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反應。停用利血平至少14天后方可開始電休克治療。
8.需周期性檢查血電解質以防電解質失衡。
9.麻醉期間用利血平可能加重中樞鎮靜,導致嚴重低血壓和心動過緩。雖然不需停藥,但必須告訴麻醉師,事先給予阿托品防止心動過緩,用腎上腺素糾正低血壓。
10.利血平對化驗的影響:以改良的Glenn-Nelson法或Holtroff Koch改良的Zimmerman 反應作尿類固醇測定,可致結果假性低值;使血清催乳素濃度升高;短期大量注射使尿中兒茶酚胺排出增多,長期使用則減少;肌肉注射後尿中香草杏仁酸最初排出增加40%,第二天減少,長期給藥排出銳減。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除非非常必要,利血平不可用於孕婦。本品雖不能通過血腦屏障,但可通過胎盤屏障,導致新生兒呼吸系統抑制、鼻充血、紫紺、厭食、嗜睡、心動過緩、新生兒緊抱反射受到抑制等。
利血平可通過乳汁分泌。

兒童用藥

每日按體重0.005~0.02mg/kg或體表面積0.15~0.6mg/m2給藥,分1~2次口服。

老年用藥

根據情況減量慎用。

藥物相互作用

1.與乙醇或中樞神經抑制劑合用可加重中樞抑制作用。
2.與其它降壓藥或利尿藥合用可加強降壓作用,需進行劑量調整;與β-阻滯劑合用可使後者作用增強。
3.與洋地黃或奎尼丁合用,大劑量時可引起心律失常。
4.與左旋多巴合用可使多巴胺耗竭,導致帕金森病。
5.與間接性擬腎上腺素藥如麻黃鹼、苯丙胺等合用,可使兒茶酚胺貯存耗竭,抑制擬腎上腺素藥的作用。
6.與直接性擬腎上腺素藥如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間羥胺、去氧腎上腺素等合用,可使之作用延長。
7.與三環類抗抑鬱藥合用,利血平和抗抑鬱藥作用均減弱。
8.巴比妥類可加強利血平的中樞鎮靜作用。

藥物過量

利血平無特效解毒劑,也不能通過透析排除,治療措施是對症和支持療法。藥物過量導致呼吸抑制、昏迷、低血壓、抽搐和體溫過低。此時必須採取洗胃催吐,即使已服藥數小時。嚴重低血壓者置於臥位,雙腳上抬,並審慎給予直接性擬腎上腺素藥升壓;呼吸抑制者予以吸氧和人工呼吸;抗膽鹼藥治療胃腸道症狀;並糾正脫水、電解質失衡、肝昏迷和低血壓。由於利血平作用持續較長,病人需至少觀察72小時。

藥理毒理

藥理學
1.利血平是抗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抗高血壓藥。
2.本品通過耗竭周圍交感神經末梢的去甲腎上腺素,心、腦及其他組織中的兒茶酚胺和5-羥色胺貯存耗竭達到抗高血壓、減慢心率和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降壓作用主要通過減少心輸出量和降低外周阻力、部分抑制心血管反射實現。減慢心率的作用對正常心率者不明顯,但對於竇性心動過速者則明顯。
3.利血平作用於下丘腦部位產生鎮靜作用,但無致嗜睡和麻醉作用,不改變睡眠時腦電圖,可緩解高血壓病人焦慮、緊張和頭痛。
4.實驗動物給予低於臨床劑量的利血平後,即出現瞳孔縮小、眼瞼鬆弛和下垂、體溫過低、胃腸道活動加快等症狀。人的治療套用劑量範圍內,僅有胃腸道活動增加的表現。
致突變實驗 體外微生物回復突變試驗顯示,利血平1~5000mcg對S.typhimurium的四個菌株沒有致突變作用,0.3~10mg不引起小鼠成纖維細胞的轉化。利血平使培養的小鼠乳腺癌細胞出現了一些染色體畸變,但實驗結果仍屬於陰性;利血平對培養的人類外周白細胞無染色體畸變作用,但有絲分裂象增加。一項研究報導某種利血平製劑在10mg/kg以內引起小鼠染色體畸變和顯性致死突變;但另一項研究顯示小鼠腹腔給藥0.92~4.6mg/kg,未出現顯性致死突變。
致畸試驗 利血平可通過豚鼠的胎盤屏障並消耗胎鼠兒茶酚胺貯存。兩項小型實驗顯示,大鼠口服利血平0.25mg/kg(相當於臨床最大劑量的35倍)不影響生育;生殖研究顯示,大鼠懷孕早期肌內注射或腹腔給予利血平1~2mg/kg(相當於臨床最大劑量的125~250倍)有致畸作用,產生各種胎兒異常如無眼畸形、無中軸骨骼、腎盂積水等。
在兔子妊娠早期或晚期給予利血平0.04mg/kg(10倍於臨床最大劑量)即可中止妊娠。
致癌實驗 對齧齒動物的實驗顯示利血平是一種動物致癌物質。將利血平以5-10ppm的濃度(100-300倍於臨床常用劑量)放在食物中餵養動物,為期兩年,導致雌性小鼠乳房纖維腺瘤、雄性小鼠精囊惡性腫瘤、雄性大鼠腎上腺髓質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增加。乳腺腫瘤可能與利血平引起泌乳刺激素水平升高有關,因為其它數種有促泌乳刺激素作用的藥物均涉及齧齒動物乳腺腫瘤發生率增加。

藥代動力學

利血平口服後迅速從胃腸道吸收,分布到主要臟器,包括腦組織,生物利用度(F)約為30%~50%;藥後2~4小時達血藥濃度峰值,血漿蛋白結合率高達96%。起效慢,需數天至三周,3~6周達降壓高峰。代謝遲緩,停藥後作用可持續1~6周,分布相半衰期(t1/2β)和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別為4.5小時和45~168小時,嚴重腎衰竭(無尿)者可達87~323小時。利血平在肝臟通過水解反應代謝,並緩慢地經糞便和尿液排出體外。單劑服藥4天后,約8%的藥物以代謝物的形式從尿中排出,60%則主要以原型從糞便中排出。

貯藏

遮光、密封保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