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審兇犯行刺馬新貽緣由仍照原擬分別定擬折

《複審兇犯行刺馬新貽緣由仍照原擬分別定擬折》是曾國藩所著作品,出自於《曾國藩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複審兇犯行刺馬新貽緣由仍照原擬分別定擬折
  • 作者曾國藩
  • 作品出處:曾國藩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奏為會同複審兇犯行刺緣由,請仍照原擬罪名及案內人犯按例分別定擬,恭折會奏,仰祈聖鑒事。
內閣抄出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二日奉上諭:“魁玉、張之萬奏,審明謀殺制使匪犯,情節較重,請比照大逆問擬,並將在案人犯分別定擬罪名一折。據稱兇犯張汶祥曾從發逆,復通海盜,因馬新貽前在浙撫任內剿辦南田海盜,戮伊盜伙甚多。又因伊妻羅氏為吳炳燮誘逃,曾於馬新貽閱邊至寧波時攔輿呈控,未準審理。該犯心懷忿恨,適在逃海盜龍啟沄等,復指使張汶祥為同夥報仇,即為自己泄恨,張汶祥被激允許。該犯旋至新市鎮私開小押,適當馬新貽出示禁止之時,遂本利俱虧,追念前仇,殺機愈決。同治七、八等年屢至杭州、江寧,欲乘隙行刺,未能下手。本年七月二十六日,隨眾混進督署,突出行兇。再三質訊,矢口不移。其供無另有主使各情,尚屬可信等語。馬新貽以總督重臣,突遇此變,案情重大。其張汶祥所供挾恨各節,及龍啟沄等指使情事,恐尚有不實不盡。若遽照魁玉等所擬,即正典刑不足以成信讞,前已有旨令於抵任後會同嚴訊,務得實情。著再派鄭敦謹馳驛前往江寧,會同將全案人證詳細研鞫,究出實在情形,從嚴懲辦,以伸國法。隨帶司員,著一併馳驛。”欽此。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湖南湘鄉(今屬雙峰)人,晚清重臣、名臣,同時也是著名文士和思想家。道光年間中進士,入翰林,擢部堂,歷經十多年的京官生涯。鹹豐二年(1852)丁母憂回籍,被任命為湖南“團練大臣”,藉機練成湘軍,統之鎮壓太平天國,歷時十年余。其間於鹹豐十年充任兩江總督,後兼榮列“相國”(大學士)。又曾掛帥鎮壓捻軍,“無功”而退返兩江之任。後移調直隸總督,在任近兩年,於同治九年(1870)冬重就兩江之職,之後年余去世。一生統軍理政之外,文事不輟,又重修身、齊家,思想蘊涵豐厚。編者簡介董叢林,男,1952年生,河北鹽山人。歷史學博士,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多年來一直在高校從事中國近代史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光明日報》等二十餘家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在人民出版社、三聯書店等多家機構出版個人著作十餘部。晚清湘、淮軍政集團要員研究,是其專重的領域之一,有《曾國藩傳》(43.6萬字,人民出版社)出版及多篇關於曾國藩的論文發表,即將面世的有《曾國藩年譜長編》(約150萬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