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鰭蟲鰻

裸鰭蟲鰻

裸鰭蟲鰻(Muraenichthys gymnopterus (Bleeker ,1853))是蛇鰻科蟲鰻屬的一種動物。分布於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南海及東海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汕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裸鰭蟲鰻
  • 拉丁學名:Muraenichthys gymnopterus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鰻鱺目
  • :蛇鰻科 
  • :蟲鰻屬
  • 亞科:尾蛇鰻亞科  
  • 分布區域:南海、東海
  • 命名者及年代:Bleeker, 1853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測量成體標本5尾,體長234.4-351.0mm,采自福建沿海和海南清瀾;幼體標本8尾,體長110.4-204.7mm,采自福建龍海縣石碼。
成體體長為鰓孔處體高的27.0-34.0倍,為肛門處體高的33.9-45.6倍,為頭長的8.4-9.0倍,為尾長的1.7-1.8倍,為背鰭起點至肛門的18-35倍;頭長為背鰭起點至鰓孔距的0.4-0.5倍,為背鰭起點至肛門垂直距的2.1-4.1倍,為背鰭起點前距的0.3倍,為吻長的6.2-8.0倍,為眼間隔距的6.3-8.4倍,為上頜長的2.7-3.5倍;上頜長為眼中點至吻尖距的2.1-2.4倍,為眼徑的6.2-8.0倍。吻長為眼徑的6.2-8.0倍。鰓孔長為眼徑的1.7-2.0倍。軀幹長為背鰭起點至肛門的5.2-10.6倍。幼體鰓孔至背鰭起點垂直距為頭長的2.3-2.7倍;頭長為背鰭起點至肛門垂直距的2.7-5.6倍。
體細長,軀幹部圓柱形。頭較小。吻短鈍,吻腹面兩側皮膚邊緣相隔較遠,不具明顯的溝。尾部側扁。眼很小,圓形,眼中點約位於上頜中點處上方。眼間隔寬闊,隆起。鼻孔每側2個,分離,前鼻孔短管狀,位於近吻端的上唇外邊緣。後鼻孔呈裂縫狀,向前略斜,孔周圍具皮瓣,位於眼的前緣下方、上唇外側稍上方,開口於口外。口大,口裂伸達眼的遠後方。上頜長於下頜,下頜尖達前鼻孔基中部或前部邊緣。下頜腹面中部有上深縱溝,頭背中央具一淺縱溝。下頜較寬,前端較圓。前頜骨齒部分外露。上下頜無須,無皮突。鰓孔較小,側下位,裂縫狀。舌附於口底。肛門位於身體中部之前。
幼體在體長小於130mm時,背鰭不明顯,但臀鰭明顯;130mm以上的幼體,背鰭明顯,起點偶見在肛門上方。
頭部粘液孔明顯。眶下孔4個:兩鼻孔間1個,後鼻孔後3個;眶上孔4個(最前1個在前鼻孔前、吻尖腹面);眶後孔1個;下頜骨孔6個;前鰓蓋骨孔3個,呈半弧排列;顳骨接合面孔5個;額骨孔1個;鰓孔前頭部側線孔10個。
幼體頜齒呈尖錐狀,成體顆粒鈍錐形。上頜齒排列不規則,具多種情形:有2行;有3行;有一側2行,另一側3行;有前部為2行,後部為3行。犁骨齒起點與上頜齒同,不規則排列呈棱形,前部2行,中部為3-4行,後部為2行。犁骨齒前方緊臨前頜骨齒,前頜骨齒最大,4-8枚或20多枚,排列呈圓形或呈圓叢形,若呈圓叢形,則最外圍齒最小,小於兩頜骨齒。下頜齒排列不規則,具2行或3行或2-3行。
體無鱗,皮膚光滑裸露。側線孔發達,開口近側線處,鰓孔後緣至肛門之間的側線孔39-41個。
背鰭起點在鰓孔遠後方,軀幹中點之後,距肛門為距鰓孔為近。臀鰭起點於肛門後,距肛門約一眼徑長。背鰭、臀鰭較低或中等發達,與尾鰭相連續。無胸鰭。尾鰭後端尖形。
酒精浸泡標本體褐色或淡黃綠色,腹面淺褐色或淡黃色,背鰭、臀鰭後方及尾鰭邊緣淡灰色。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中國分布於南海及東海和台灣海峽
國外分布:
國外分布於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