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耳龍蜥,鬣蜥科龍蜥屬物種,背脊兩側大鱗略呈縱行排列,鼻鱗與吻鱗間相隔一枚小鱗,鼻鱗與第一上唇鱗相接或相隔一枚小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裸耳龍蜥
- 拉丁學名:Japalura dymond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爬行綱
- 目:有鱗目
- 亞目:蜥蜴亞目
- 科:鬣蜥科
- 屬:龍蜥屬
- 種:裸耳龍蜥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體略側扁;頭體長62~86毫米,尾長為頭體長的2倍以上。頭大,略呈三角形;鼓膜裸露,有喉褶。頸鬣發達,與背鬣相連續,背鬣鋸齒狀,向後延伸至尾背。背鱗大小不等,大鱗具強棱,背脊兩側大鱗各排列呈1縱行,鱗尖直向後方。腹鱗大小一致,起棱明顯,小於大的背鱗。四肢較細,第四趾短於脛長,後肢貼體前伸達肩前與眼之間。尾細長,尾鱗具強棱。背面橄欖綠色或淡綠棕色,背兩側各有1條淺色寬縱紋,從頭後至後肢基部;腹面色淺。
生境繁殖
棲於乾熱河谷稀樹灌木草叢帶(海拔1300米以下的河谷地區)和低山中稀樹灌木草叢帶(海拔1300~2100米的地帶)的下部;常見於稀樹灌叢草坡,住宅周圍的草灌叢地,耕地外圍的草地、墓地等環境中的石縫、土洞及灌叢中。上午9時左右開始在草灌叢間的枯枝落葉或枯草上活動覓食,活動時頭頸抬起前望或左右探視,爬爬停停,發現食物則輕輕爬去,待距食物20~30厘米時則快速突擊捕食。遇敵或受干擾時,即迅速爬入灌叢石縫土洞中。3~6月捕到的標本,雌性可懷卵8枚,卵徑8毫米×13毫米~8毫米×15.5毫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東川、昆明、武定)、四川(西昌、會理、攀枝花市、米易)等川滇接壤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