裲襠

戴亦作“兩襠”。古代的一種背心。多為布帛所制。裲襠有夾有綿,男女皆可服用,婦女穿的常飾采繡。

基本介紹

簡介,出處,

簡介

原為古代的布帛所制的一種男女背心,裲襠有夾有綿。

出處

釋名.釋衣服》:“裲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
太平廣記》卷三一七引《幽明集.鐘繇》:“棺中一婦人,形體如生。白練衫,丹繡裲襠,傷一髀,以裲襠中綿拭中血。”也有用金屬做的,為護身的戰甲。
樂府詩集.佚名.企喻歌辭》:“前行看後行,齊著鐵裲襠。”
隋書.禮儀志》:“[直閣將軍]平巾幘,絳衫,大口袴褶,銀裝兩襠甲。”
廣雅·釋器》:“裲襠謂之栢腹。”袹腹,《釋名》作帕腹,“橫帕其腹也。”
儀禮·鄉射禮》:“福……其中蛇交,韋當。”(福,指插箭的器具。蛇交,畫成蛇身相交的圖案。韋:熟牛皮。)鄭註:“直(值)心背之衣曰當。”可見襠類似今天的背心、馬甲。但肩部稍寬,即《唐書·車服志》所說“短袖覆膊”。
《隋大窯白山謠》:“長白山頭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
樂府·企喻歌辭》:“前行看後行,齊著鐵柄襠。”
沈約歌辭》:“陽春二三月,單衫繡裲襠。”
裲襠
裲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