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窯工

裝窯工

窯工將坯胎製作、晾乾施釉後,需將瓷坯一件件地裝入窯爐中備燒,乾此活的工種即為裝窯工。裝窯是整個制瓷過程中又一道至關重要的工序。裝窯工利用不同窯具將器物裝入窯中,裝好一窯所需的時間,依窯爐大小而不同,一般需要7至15個工作日,如果裝窯工人數較多,可縮短一定時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裝窯工
  • 外文名:loading workers
  • 工作:將瓷坯一件件地裝入窯爐中備燒
  • 裝窯方法:疊裝、對口裝、匣缽裝等
  • 裝窯要求:控制裝窯密度,保護產品不受污損
裝窯方法,裝窯要求,安全操作規程,

裝窯方法

裝窯工在裝窯時,按照器物造型和採用窯具的不同,可分為疊裝、對口裝、匣缽裝、支圈裝、墊圈裝、墊餅裝、套裝等。
  1. 疊裝:採用匣缽或支釘、支圈、支柱等窯具,將器物一件一件有序地在窯室里往上疊裝。唐五代是在碗等器物內用支釘墊底,每一器物的圈足壓於支釘上疊裝。宋元時期採用支圈或匣缽疊裝,明清時期主要用匣缽疊裝,現代主要用碳化矽支柱和碳化矽板層層疊裝。
  2. 套裝:即大器物套小器物。大器物的內底不上釉,小器物的外足底不上釉。將小器物的外底套在大器物的內底,由大到小。套燒數量的多少,視大器物尺寸而定,一般為3至5個。
  3. 對口裝:兩件尺寸相同的器物口不上釉,在裝窯時口對口扣好,足底放在匣缽或支座上。
  4. 匣缽裝:將器物坯胎裝人匣缽,匣缽可從窯底裝到窯頂。這樣裝燒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裝滿窯,充分利用窯內有限的空間;二是匣體一個疊一個,可防止燒窯時落入窯渣和保護匣體內的氣氛平穩,提高器物的燒成率。
  5. 支圈裝:器物口沿不上釉,口沿倒扣在支圈或支圈的凹槽內,足底朝上,一件器物一個支圈,往上疊裝。
  6. 墊圈裝:在上釉的器物內底放上三個支點或五個支點的墊圈,將上一器底放在墊圈上,如此往上疊。
  7. 墊餅裝:器底放在同一瓷泥手制的墊餅上,常見在大器物上使用,目的是確保大器物在高溫下同步收縮,一般用於匣缽內或支座上。
  8. 正裝:器物口沿上釉、圈足不上釉,口向上,正直放人匣缽中,一般為一缽裝一器。

裝窯要求

從原則上來講,裝窯工在裝窯操作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1. 根據窯內溫差情況,合理調節窯內不同部位裝窯密度(單位容積裝載產品及窯具重量)。使溫度較高的部位裝窯密度較大,溫度較低的部位裝窯密度較小,使不同部位產品單位時間、單位質量得到的熱量相近。合理確定平均裝窯密度,提高窯爐單位時間產量。
  2. 窯具及產品間隙合理控制(如缽柱間、棚架間),能滿足窯內氣體合理流動、傳熱均勻的要求。特別是靠近燃燒器及氣體進出口部位,應仔細分析、考慮氣流情況,避免局部過熱或過冷。
  3. 保護產品不受污損。包括窯內煙氣及窯具本身污損(如窯具掉渣等)。
  4. 裝載要牢固,特別是疊裝較高時,要充分考慮產品及窯具高溫荷重性能及受力平衡情況,還要考慮燒成過程中震動及運動慣性、受力等因素(如裝在隧道窯窯車上的窯具及產品)。確保產品安全及窯爐安全運轉,不發生窯具、產品窯內倒塌(倒窯)等意外。
  5. 由於陶瓷坯體在燒成過程中有較大的體積收縮,在高溫階段有較大量的液相生成,因此窯具之間、產品與窯具之間、窯具與窯體之間(窯底、窯車面等)接觸面要進行必要處理(如採用墊泥、墊講、墊砂、塗層等),便於坯體燒成收縮時的自由滑動,防止因收縮受阻產生開裂,同時防止高溫後黏結,否則需強力分開而損壞窯具或產品。

安全操作規程

  1. 穿好耐熱工作服,戴好耐熱手套。
  2. 檢查窯內拱頂是否有脫落或其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3. 檢查加煤口、出灰口、煙道、窯底吸火孔有無堵塞的現象。
  4. 垛架要放牢、放穩、放平正,垛間距離要符合安全規定。
  5. 裝卸或搬運砂輪時,操作人員要配合好。傳遞時要拿穩接牢,不能空中投遞,以免砸傷手腳。砂輪堆放要留有通道。
  6. 夏季天氣炎熱,要有防暑降溫措施。出窯時,窯內操作工人,要輪流替換,以免發生中暑事故。
  7. 出窯前要採取安全措施。進窯工作時,窯溫不得過高,出窯後要消除一切事故隱患,才能離開工作崗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