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是為了引領中國製造升級而制定的法規,2016年4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自2016年4月6日起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
- 發布機構:國務院
- 發布日期:2016年4月6日
- 實施日期:2016年4月6日
內容解讀,政策全文,
內容解讀
2016年4月8日,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就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行解讀。
田世宏指出,《規劃》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等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以上;到2025年,系統配套、服務產業跨界融合的裝備製造業標準體系基本健全,裝備製造業標準和質量的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
田世宏講到,《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4個方面:一是提升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創新能力;二是實施工業基礎、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3大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三是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高性能醫療器械10大重點領域,提出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要求;四是加快推進裝備製造業標準國際化,開展製造業領域標準化比對分析、外文翻譯、標準互認,推動中國裝備、技術、產品、服務走出去。
會議通過了《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要求對接《中國製造2025》,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實施工業基礎和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製,推動在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實現新突破,並適應創新進展和市場需求及時更新標準,力爭到2020年使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從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
產業界一直有一種說法,雖不完備,但體現了標準的重要性: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 三流企業做產品。事實上,國際標準90%以上掌握在已開發國家手中,中國占比僅1%。李克強總理一語中的:推動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提供產品和服務標準是關鍵。可見,製造強國須標準引領,製造高質量的產品必須有高標準支撐。而現實是,我們的產品質量處在中低端,相應的標準也相對滯後。
總理力倡“工匠精神”。某種程度上,高標準可視為這種內在和主觀精神的外在顯現和客觀對應。工匠精神經過標準化的具象和監督,更能有效地落實為製造業質量的提升。標準“+”帶動質量“+”,如此才能重塑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信任,方有信心“+”。這一邏輯鏈條體現了本周常務會第一個“+”的完整含義。
政策全文
2016年4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引領中國製造升級。
會議認為,堅持標準引領,建設製造強國,是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於改善供給、擴大需求,促進產品產業邁向中高端。會議通過了《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要求對接《中國製造2025》,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實施工業基礎和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製,推動在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實現新突破,並適應創新進展和市場需求及時更新標準,力爭到2020年使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從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要弘揚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生產更多有創意、品質優、受民眾歡迎的產品,堅決淘汰不達標產品,提振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信心,支撐製造業提質增效、提升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