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益精大通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具有補虛益精,祛風通便之功效。主治五勞七傷百病。
基本介紹
-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 功用:補虛益精,祛風通便
- 主治:五勞七傷百病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文獻摘要,
組成
乾地黃八兩(240g),天門冬、乾薑、當歸、石斛、肉蓯蓉、白朮、甘草、芍藥、人參各六兩(各180g),麻子仁半兩(15g),大黃、黃芩各五兩(各150g),蜀椒三升,防風四兩(120g),紫菀五兩(150g),茯苓、杏仁各三兩(各90g),白芷一兩(30g)。
用法用量
上為末,白蜜棗膏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服,一日三次。
功用
補虛益精,祛風通便。
主治
五勞七傷百病。
方義
方中乾地黃、當歸、芍藥養血補虛;人參、白朮、甘草、茯苓補中益氣;肉蓯蓉、石斛補虛生精;天門冬、紫菀、杏仁養陰補肺,降氣潤腸;麻子仁、大黃、黃芩泄熱通便;乾薑、蜀椒溫中益氣,制大黃、黃芩之寒性,存其走泄之用;防風、白芷疏風解表,祛散外邪;諸藥相伍,既補五勞七傷之虛損,又攻體內之積滯,散肌表之風邪;攻補兼施,補而不滯,攻而不傷正;內外同治,通調全身,故名曰“補虛益精大通丸”。
文獻摘要
《孫思邈醫學全書》:“補虛益精大通丸主五勞七傷百病方。乾地黃八兩,天門冬、乾薑、當歸、石斛、肉蓯蓉、白朮、甘草、?芍藥、人參各六兩,麻子仁半兩,大黃、黃芩各五兩,蜀椒三升,防風四兩,紫菀五兩,茯苓、杏仁各三兩,白芷一兩。上十九味,末之,白蜜棗膏丸如彈子。空腹服一丸,日三,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