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位於榆陽區大水灣村。西鄰曹家峁村,南接補浪河村,東北接省不扣村。南北長2.45公里,東西寬1.4公里,總面積4400畝,土地權屬為集體所有。
建連初,54名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姑娘組建成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的前身“長城姑娘治沙連”,開啟了治沙造林的艱難征程。截止目前,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累計推平沙丘800多座,營造防風固沙林帶35條,修引水渠35公里,打機井36眼,種植900多畝畜草、420多畝花棒等沙生植物,種植經濟林、彩葉林各300畝,栽植樟子松3000畝、柳樹和楊樹35萬株,治理荒漠14400畝,和當地民眾一道在荒灘大漠上建起一片片沙海綠洲,已成為榆陽生態建設的一張響亮的名片,是軍地共建的一個典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
- 地理位置:榆林市榆陽區大水灣村
- 占地面積:4400畝
- 景點級別:國家AAA級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文化區位,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1974年,回響黨中央、國務院“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54名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第一代女民兵,組建成立了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的前身“長城姑娘治沙連”。深入這塊荒涼的大沙漠,拉開了戰天鬥地、治沙造林的序幕。當時的條件極其艱苦,住的是自己搭的“柳笆庵子”,吃的是青稞面窩頭、冷水拌炒麵,每頓飯碗裡、口裡都是沙,半年間全連吃不上一顆青菜;推沙梁、造田地、栽樹苗,靠的是幾十把鐵鍬和幾輛破架子車,靠的是人拉肩扛、吃苦流汗,和風沙打肉搏戰、打持久戰。儘管條件惡劣,但前輩們以苦為樂信心十足,學文學武非常投入,治沙造林爭先恐後,一心想著多栽樹、多造林,誓把黃沙變綠洲,敢叫天地換新顏。
四十年多年過去了,治沙女民兵連先後換了14任連長,隊伍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換茬不換方向,換人不換精神,軍地共建本色沒有改變,治沙造林事業一路傳承,鑄就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樂觀向上、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創新進取”的治沙連精神,樹起了一座塞北大漠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豐碑。
地理環境
榆林市位於中國陝西省最北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東臨黃河與山西省朔州市、忻州市、呂梁市隔河相望,西與寧夏吳忠市、甘肅省慶陽市相接,南接延安市,北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相連,系陝、甘、寧、蒙、晉五省區交界地。轄榆陽區、橫山區和府谷縣、神木縣、定邊縣、靖邊縣、米脂縣、佳縣、子洲縣、吳堡縣、綏德縣、清澗縣12個區縣,常住人口339.82萬人。
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位於榆陽區西北部,距內蒙20公里,位經242國道,交通便利,有利於吸納內蒙、榆林及周邊省市遊客,擴大旅遊市場範圍。242國道經過之地,各村均通了客車,客運站日均發車6輛,日客運量200多人次。
補浪河鄉地處蒙漢交界地,煤、油、氣資源富集,尚未開發。它是榆陽區產量、養牧的雙豐基地。其中民營企業自1999年發展以來,現已初具規模,年總收入近百萬元,每年上繳稅款近數萬元。
文化區位
榆林補浪河鄉地處黃河流域農耕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的結合地帶,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區。榆林市自古就有“九邊重鎮古榆林”的稱號,1986年入選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10年入選首批"中國愛心城市" ,2012年入選"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6年,榆林市正在積極努力創建中國“宜居城市”。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以其紅色觀光旅遊的特色吸引著更多追求文化休閒娛樂的遊客。
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自建設以來,一直認真貫徹國家和省市政府的相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結合自身實際,加大資金投入,最佳化景區旅遊環境,努力創建集紅色旅遊、科普教育、觀光遊憩和農、林、牧業、治沙、科技示範為一體的綜合性紅色生態觀光旅遊基地。讓遊客置身自然,體驗最有趣的紅色旅遊,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地圖信息
地址:榆林市榆陽區補浪河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