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心丸(《赤水玄珠全集》)

補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赤水玄珠全集》卷十。具有安心養神之功效。主治心氣不足,驚恐健忘。

基本介紹

  • 名稱:補心丸
  • 出處:《赤水玄珠全集》卷十
  • 組成:麥冬、遠志、石菖蒲、香附子、天冬、栝樓根、白朮、貝母、熟地、茯神、地骨皮、人參、川歸、牛膝、黃耆、木通
  • 功用:安心養神
  • 主治:心氣不足,驚恐健忘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註,附方,

組成

麥冬二兩半(75g),遠志(甘草湯煮)、石菖蒲、香附子(童便浸)二兩(60g),天冬、栝樓根、白朮、貝母、熟地、茯神、地骨皮各一兩半(45g),人參、川歸、牛膝、黃耆各一兩(30g),木通八錢(24g)。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大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酒或龍眼湯送下。

功用

安心養神。

主治

心氣不足,驚恐健忘。

方義

此方功效主治中雖未提及活血化瘀之功效,但方中當歸、牛膝,與理氣之木香、木通配伍,調暢全身氣血,以助心主血脈之功能,使補氣養陰之黃芪、人參、白朮、麥冬、天冬等藥物的藥力得以最大限度發揮,養心安神之效力彰,健忘驚恐之病症除。

附註

本方方名,《證治準繩類方》引作“補心丹”。(《中醫方劑大辭典 第五冊》)

附方

名稱:天王補心丸
組成:熟乾地黃(洗,焙)四兩,白茯苓(太皮)、茯神(去木)、當歸(洗,焙)、遠志(去心)、石菖蒲、黑參、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天門冬(去心)、桔梗(去蘆頭)、百部、柏子仁、杜仲(薑汁炒)、甘草(炙)、丹參(洗)、酸棗仁(炒)、五味子(去梗)各一兩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丸,金箔為衣。每服一丸,食後、臨臥煎燈心、大棗湯化下
主治:《張氏醫通》:心腎虛耗,怔忡不寧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功用: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除驚悸,療咽乾口燥,育養心氣
名稱:天王補心丸
組成:人參(去蘆)五錢,當歸(酒浸)、五味子、麥門冬(去心)、天門冬(去心)、柏子仁酸棗仁各一兩,白茯苓(去皮)、玄參、丹參、桔梗、遠志各五錢,生地黃四兩,黃連(酒洗,炒)二兩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二三十丸,臨臥用燈草、竹葉湯送下
出處:《證治準繩·類方》卷五
功用: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除怔忡,定驚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乾,養育心神
名稱:四味補心丸
組成:當歸(灑洗,焙乾)二兩,硃砂(別研)一兩,肉蓯蓉(酒浸一宿,焙乾)二兩,杏仁(湯泡,去皮尖,研成膏)一百五十枚
用法:上為細末,以杏仁膏同和,如乾,以浸藥酒煮薄糊添和,杵千餘下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用米飲或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怔忪驚悸,恍惚健忘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功用:益血補心,安神定志
名稱:安神補心丸
組成:丹參三十兩,五味子(炙)十五兩,石菖蒲十兩,珍珠母(煅)二百兩,夜交藤五十兩,旱蓮草三十兩,合歡皮三十兩,生地黃二十五兩,菟絲子三十兩,女貞子(炙)四十兩
用法:取丹參、石菖蒲為細末,取部分細末與五味子同軋碎,乾燥後,為細末,與丹參等細末和勻;將菟絲子軋碎;取珍珠母等七味,用煮提法提取二次,約制稠膏65兩,制丸,每兩約200粒。每服十五丸,每日三次;或遵醫囑,溫開水送下
主治:由於思慮過度、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頭昏耳嗚、心悸
出處:《中藥製劑手冊》
功用:養心安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