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ǔ lǐn,意思是明清科舉制度,生員經歲﹑科兩試成績優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廩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補廩
- 拼音:bǔ lǐn
- 含義:明清科舉制度
- 詞性:名詞
補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ǔ lǐn,意思是明清科舉制度,生員經歲﹑科兩試成績優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廩生。
補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ǔ lǐn,意思是明清科舉制度,生員經歲﹑科兩試成績優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廩生。...
十四歲入縣學,科試補廩,但鄉試輒下第。後時而教館,時而進學,博覽群書,遍訪淮故。光緒五年(1879)報捐試用訓導,署儀征教諭、甘泉訓導、興化教諭、海州學正...
幼年就專讀於鳳山書院,15歲補博士弟子員。自幼聰敏好學,在《岳武穆奉詔班師賦》的補廩應試中,以“一木難支,宋室之偏安已定;百年遺恨,英雄之結局如斯”的...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凌濛初十八歲。補廩膳生。 [5] 《順治凌氏宗譜》中的凌濛初像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凌濛初二十一歲。是年十二月初五,其父...
童淑陶(1868~?),字益升,又字震叔,別號三湖釣客,童問渠胞侄。光緒十二年(1886)入縣學,十六年補廩,十七年中第五十五名舉人。...
光緒十年(1884年)肄業於關中書院,光緒十二年(1886年)補廩膳生員,並被聘為塾師。曾講學於藍田芸閣書院、三原清麓書院,後人尊稱藍川先生。辛亥革命後以遺民自居,...
陳天錫,號鶴仙,江安縣城人。光緒九年(1883年)應縣試,以第三名中秀才。科考迭得第一名,補廩。受四川學使高度恩、朱善詳賞識,多次將他的試文刊發全省示範。...
葉肇基(1856-1926),字開第,乳名初度,蘆溪蕉路人,19歲進學為生員(秀才),29歲府試考取一等補廩,光緒三十年(1904),參加省試考取貢元,一生以教書為業。...
劉仁航(1884~1938),又名登瀛,字鏡機,號靈華。邳縣官湖鎮西坊村人。佛學家。9歲應童子試,補廩膳生。後就讀於徐州中學堂、南京高等學堂、上海廣方言館、兩江...
每逢歲、科試均名列前茅,補廩膳生。 本名 朱彭年 字號 字莘潛 又字仲鏗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時間 1837 去世時間 1896 性別 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