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敘述,科學分類,
敘述
裂頭鱷的正模標本是個部分顱骨與骨骼,是由一名天主教神父在中國雲南省的一個泥岩層所發現。在1965年,D.J. Simmons將這個標本敘述、命名,模式種是D. elaphros。在1985年,一個中國與美國組成的挖掘團隊發現其他化石。裂頭鱷的化石已發現兩個顱骨、三個骨骼、以及一些零散的骨頭,都來自於祿豐組的下層。裂頭鱷最初被歸類於槽齒目的鳥鱷科,目前被重新分類於喙頭鱷亞目的喙頭鱷科。在1986年,吳肖春命名了第二個種星宿裂頭鱷(D. xingsuensis)。數年後,吳肖春與薩克·查特吉(Sankar Chatterjee)發現星宿裂頭鱷是D. elaphros的異名。因此,裂頭鱷目前只有D. elaphros一個種。
裂頭鱷是種小型陸生動物,顱骨的長度只有16.4厘米,身長估計有1.3米。裂頭鱷的體型修長,尾部長,四肢長。裂頭鱷的牙齒呈尖狀。前上頜骨每邊有5顆小牙齒,上頜骨每邊有17顆牙齒。前上頜骨與上頜骨的牙齒間有個間隙,與下頜的較大牙齒咬合。下頜每邊有至少11顆牙齒。裂頭鱷的顱頂有數道棱脊。科學家研究裂頭鱷的顱骨後,推測它們有良好的聽力,可能會以叫聲與同類溝通,類似現代鱷魚。裂頭鱷的背部中線有兩道皮內成骨構成的鱗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