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紋尖端張開位移

裂紋尖端張開位移

1965年Wells(威爾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提出裂紋尖端張開位移(CTOD)理論。實驗與分析表明,裂紋體受載後,裂紋尖端附近存在的塑性區將導致裂紋尖端的表面張開,這個張開量就稱為裂紋尖端的張開位移,通常用δ來表示。Wells認為:當裂紋尖端的張開位移δ達到材料的臨界值δc時。裂紋即發生失穩擴展。裂紋尖端張開位移是彈塑性斷裂力學中的一個重要參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裂紋尖端張開位移
  • 外文名:CTOD
  • 定義:裂紋尖端塑性區表面張開量
  • 表示:δ
  • 提出者:Wells(威爾斯)
  • 學科:材料力學
簡介,關鍵性問題,Irwin小範圍屈服條件下的CTOD,D-B帶狀塑性區模型的CTOD,

簡介

裂紋尖端張開位移是指一個理想裂紋受載荷時,由於裂紋尖端出現較大範圍的屈服,使裂尖兩表面產生的距離,即裂紋尖端張開位移CTOD(Crack OpeningDisplacement)。嚴格地講,裂紋尖端張開位移並不是一個直接度量裂端應力、變形強度的力學量,但對裂端區域的大範圍屈服情況,可以認為裂紋尖端張開位移是裂端塑性變形的一種較好度量,並且,裂紋張開位移可以非常方便地由實驗測量。基於上述的認識,英國人Wells首先提出了CTOD判據,即當裂紋尖端張開位移CTOD(簡寫為δ)達到材料的某一臨界值時,裂紋會發生失穩擴展,表示為:

關鍵性問題

對於CTOD判據,需要著重研究以下幾個關鍵性問題:
(1)要找出裂紋尖端的張開位移δ占與裂紋幾何尺寸、外加荷載之間的關係式,即δc的計算公式。
(2)實驗測定材料的張開位移的臨界值δc
(3)CTOD準則的工程套用

Irwin小範圍屈服條件下的CTOD

在討論小範圍屈服的塑性區修正時,Irwin曾引入了有效裂紋長度,這意味著為考慮塑性區的影響,可以構想把原裂尖O移至O',如圖1所示,於是,當以有效裂尖O'作為裂尖時,原裂尖O發生了張開位移,它就是Irwin小範圍屈服條件下的CTOD。
圖1圖1

D-B帶狀塑性區模型的CTOD

Dugdale和Barenblatt分別通過對中心裂紋薄板拉伸的實驗研究。提出了裂紋尖端塑性區呈現尖劈帶狀特徵的假設(簡稱D-B模型),如圖2(a)所示。
圖2圖2
D-B模型假設:裂紋尖端區域的塑性區沿裂紋線兩邊延伸呈尖劈帶狀.塑性區的材料為理想塑性狀態。整個裂紋和塑性區周圍仍為廣大的彈性區所包圍,如果取消塑性區,塑性區與彈性區交界面上作用有均勻分布的屈服應力σs。σs指向是使塑性區裂紋閉合,如圖2(b)所示。
該模型認為,在遠場均勻拉應力作用下裂紋長度從2a延伸到2c,屈服尺寸R=c-a,當以帶狀屈服區尖端C為裂尖時,原裂紋的端點的張開量就是D-B帶狀模型下的裂紋尖端張開位移。
必須注意:D-B帶狀模型分析的適用條件:
(1)針對平面應力情況下的無限大平板中心有貫穿裂紋的問題進行研究。
(2)引入了彈性假設,使計算分析比較簡單,一般適用於σ/σs≤0.6的情況。
(3)假設塑性區材料為理想塑形(無硬化),區域為帶狀(條狀)(非魚尾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