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軍經濟

裁減軍備以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相關經濟關係的經濟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裁軍經濟
  • 外文名:disarmament economy
維護世界和平、反對軍備競賽、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經濟形態和實踐活動。可使一國政府在和平時期實現減少軍費開支與國家安全基本保障之間的平衡,對本國乃至世界的經濟成長和安全穩定都有重要意義。
早在古代,中外的一些政治家、軍事家從國家的興衰中已認識到擴充軍備對經濟的消極影響,並採取過一些裁軍措施。20世紀以來,隨著國際安全形勢的變化,相繼出現了反對擴充軍備、維護和平的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及戰後,裁軍經濟與世界人民反對軍備競賽的運動有了進一步發展。1946年1月24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第一項決議就有裁軍的內容。此後,聯合國有關機構和一些經濟學家,對軍備競賽的現狀、後果、裁軍的經濟意義及實現途徑等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調查和探索。大量的研究報告、專題文章和著作問世,裁軍經濟的研究及其指導下的裁軍經濟活動均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展。
裁軍經濟的內容主要有:①控制或壓縮國防經濟規模。重點領域是核裁軍,裁減核、化學、生物武器和禁止核、化學、生物武器生產與使用,常規武器裁軍,裁減軍備,凍結軍備等。②裁減軍備的經濟手段和方法。最主要的是減少軍費開支,削減或銷毀特殊武器庫存,禁止或限制某些武器裝備的生產,縮減軍隊人員編制,限制軍火貿易,控制國防研究與發展費用等,並將削減的軍用資源轉於民用經濟和社會活動。③軍用技術轉民用。主要包括資源從軍事部門向民用部門重新配置;軍用技術向民用技術的轉化;軍工企業勞動力安置等。④經濟制裁和經濟戰。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採取各種經濟措施,對於謀求或可能謀求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進行限制和打擊;被制裁國家往往會採取反制裁措施。長期的經濟制裁和經濟戰,對被制裁國家的經濟發展往往會產生嚴重影響。
冷戰結束以來,國際社會普遍進行裁軍和軍備控制。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控制成為裁軍經濟的戰略重點,裁軍過程中所引發的各種經濟矛盾日益突出,對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引起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