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頁數:400頁
- 開本:16
- 品牌: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鄭光路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008784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初稿《川人大抗戰》,2005年2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作為中國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重點推薦書目,國內有上百家刊物、報紙、網路轉載此書。如“民革”中央機關報《團結報》,中共中央統戰部網,中共四川省委機關刊物《黨的建設》等,都曾隆重介紹或轉摘此書。海外美國、加拿大等眾多網路,也曾轉摘、評論。
國內東方衛視、四川電視台、成都電視台、四川人民廣播電台等,都曾據此作專題節目,製成電視或廣播劇系列播出。《四川日報》、《成都日報》等發表多篇文章,認為“川人抗戰”應成為“城市精神”。
成都人民公園“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大理石上,鐫刻的文字介紹中,有“錄自《川人大抗戰》”的說明。
由於《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引起重大反響並得到各界讀者廣泛好評,榮獲四川省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第五屆“四川文學獎”。《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成為許多學術論文的常用參考資料。
必須強調的是,展現在讀者手中的這本《四川大抗戰》,並不是《川人大抗戰》的簡單再版。作者費大力氣,許多章節基本上都是重寫,增補了非常多的珍貴史料及圖片。所以,《四川大抗戰》更為嚴謹、充實;可讀性和史學價值,比《川人大抗戰》更好。
作者以詳實的史料,多視角、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四川大抗戰,是迄今為止最完整敘述這段真實歷史的長篇專著。《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涉及的歷史跨度長(從抗戰前夕到抗戰勝利,一些歷史人物身前身後事的結局則更長);地域廣(從川軍在全國各地抗日前線浴血奮戰,到大後方的四川);方面多(涉及歷史人物、事件、悲壯的戰場情景,乃至抗戰前後四川的民風民俗、歷史謎團)……
《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史料獨特豐富、立論公正、實事求是。它不但可讓讀者了解國共合作背景下,國民黨正面戰場和川軍英勇慘烈的犧牲場面,也可讓讀者了解抗戰時期大後方民眾共赴國難的種種感人至深的真實歷史。
《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的價值,不僅僅是敘述了四川有史以來最光輝燦爛的一段歷史,宣傳了真實的四川抗戰時期形象,更重要的是對中國抗戰史作了很重要的充實,對提倡愛國主義等各個方面,有很重要的意義。
作者一貫主張學習和發揚司馬遷《史記》那種“文史結合”的優良傳統。《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具有以下鮮明特點:
第一,儘量以“大歷史觀”完成這部書稿。
所謂“大歷史觀”,就是以長時間、遠距離、多角度地去反映真實歷史;堅持用歷史真相不帶主觀偏見地去還原歷史。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經受得起歷史的檢驗。
第二,《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極具真實性、史料性和學術價值。
作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作者以數年時間潛心研讀各種相關史籍,並在四川各處實地考察,採訪了大量川軍老戰士、高級將領的後代及許多各方面的知情者。作者堅持以現在已很罕見的第一手資料(原始檔案、報刊、親歷者回憶等)為主來再現歷史,絕不採用常見的那種人云亦云、“以論代史”簡單化的敘述方式,避免史學著述中常見的那種薄於史實、重於評論的大缺陷。
第三,從研究方法和寫作技巧上講,堅持“讓嚴謹的學術研究和生動的表現形式相統一”。
歷史著作,如果“擺雜貨攤”一樣平鋪直敘地羅列史料,搞成乾枯的“論文”式,對作者而言當然寫作時更省事和簡易,但將使讀者感到非常枯燥乏味而難以“卒讀”。
從1980年代以來,西方出現了所謂“新文化史”、“微觀史”和“大眾文化史”。許多研究者們,從過去“現代化”的枯燥理論分析模式,已回歸到通過“敘事”(narrative)和細節再現的研究方法,即把讀者引進歷史“事件”中,讓他們“身臨其境”來對歷史“事件”進行觀察,注重“敘事性”和“文學性”。
其實這些西方所謂“敘事史學”的“最新成果”,在中國是古已有之——這就是司馬遷老先生留傳下來的“文史結合”的中國優秀史學傳統,其史學性和文學性堪稱楷模。
中國抗戰時期的歷史,是廣大讀者盼望了解真相的一種“大眾歷史”,更不應只停留在學術殿堂,供少數專家學者“把玩”。如能把真實史料通過情景描寫、人物活動和對話的文學敘事方式來解說,則生動得多。這就是近年來不少學者倡導的“讓學術研究和生動的表現形式相統一”。
《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絕不故作高深、玩弄理論。儘量以樸實、鮮活、大眾化的語言,把原本十分複雜、枯燥的史料,以生動而簡明的情景化、細節化的形式來描述,使史料細節的真實性和描述的文學性相結合,使之能達到一種“大俗大雅”:即學術性、嚴肅性、故事性、趣味性、通俗性的完美結合。
需要強調的是:書中情景化、細節化、人物對話,並非憑空虛構。在關鍵、重要的部分,則更注重史料的真實性、原始性、學術性,決不因“文采”而妄加改動。
作者在作宏大歷史敘述時,以類似“講故事”的敘述方式,特別重視真實歷史的感人細節。所以作者筆下的歷史,不乾癟枯燥,而是有血有肉。表現的歷史真實而鮮活,藝術地再現那段盪氣迴腸的真實歷史“畫面”。
另一方面,作者雖然儘量使《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能成為通俗的“大眾讀物”,但作者是以“治史”的嚴肅態度寫作《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的。“持之有故、言之有據”,是作者的寫作原則。書中所述內容都有嚴密的史實根據,並嚴格按照學術性文章要求,加以注釋以標明資料出處。所以,《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雅俗共賞,不僅具有大眾讀物特色,也是一部嚴肅的史學著作。
第四,《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配有涉及四川大抗戰的珍貴歷史照片二百多幅(許多是首次面世),使其文圖並茂更引人入勝,極富收藏價值。
國內東方衛視、四川電視台、成都電視台、四川人民廣播電台等,都曾據此作專題節目,製成電視或廣播劇系列播出。《四川日報》、《成都日報》等發表多篇文章,認為“川人抗戰”應成為“城市精神”。
成都人民公園“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大理石上,鐫刻的文字介紹中,有“錄自《川人大抗戰》”的說明。
由於《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引起重大反響並得到各界讀者廣泛好評,榮獲四川省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第五屆“四川文學獎”。《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成為許多學術論文的常用參考資料。
必須強調的是,展現在讀者手中的這本《四川大抗戰》,並不是《川人大抗戰》的簡單再版。作者費大力氣,許多章節基本上都是重寫,增補了非常多的珍貴史料及圖片。所以,《四川大抗戰》更為嚴謹、充實;可讀性和史學價值,比《川人大抗戰》更好。
作者以詳實的史料,多視角、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四川大抗戰,是迄今為止最完整敘述這段真實歷史的長篇專著。《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涉及的歷史跨度長(從抗戰前夕到抗戰勝利,一些歷史人物身前身後事的結局則更長);地域廣(從川軍在全國各地抗日前線浴血奮戰,到大後方的四川);方面多(涉及歷史人物、事件、悲壯的戰場情景,乃至抗戰前後四川的民風民俗、歷史謎團)……
《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史料獨特豐富、立論公正、實事求是。它不但可讓讀者了解國共合作背景下,國民黨正面戰場和川軍英勇慘烈的犧牲場面,也可讓讀者了解抗戰時期大後方民眾共赴國難的種種感人至深的真實歷史。
《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的價值,不僅僅是敘述了四川有史以來最光輝燦爛的一段歷史,宣傳了真實的四川抗戰時期形象,更重要的是對中國抗戰史作了很重要的充實,對提倡愛國主義等各個方面,有很重要的意義。
作者一貫主張學習和發揚司馬遷《史記》那種“文史結合”的優良傳統。《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具有以下鮮明特點:
第一,儘量以“大歷史觀”完成這部書稿。
所謂“大歷史觀”,就是以長時間、遠距離、多角度地去反映真實歷史;堅持用歷史真相不帶主觀偏見地去還原歷史。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經受得起歷史的檢驗。
第二,《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極具真實性、史料性和學術價值。
作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作者以數年時間潛心研讀各種相關史籍,並在四川各處實地考察,採訪了大量川軍老戰士、高級將領的後代及許多各方面的知情者。作者堅持以現在已很罕見的第一手資料(原始檔案、報刊、親歷者回憶等)為主來再現歷史,絕不採用常見的那種人云亦云、“以論代史”簡單化的敘述方式,避免史學著述中常見的那種薄於史實、重於評論的大缺陷。
第三,從研究方法和寫作技巧上講,堅持“讓嚴謹的學術研究和生動的表現形式相統一”。
歷史著作,如果“擺雜貨攤”一樣平鋪直敘地羅列史料,搞成乾枯的“論文”式,對作者而言當然寫作時更省事和簡易,但將使讀者感到非常枯燥乏味而難以“卒讀”。
從1980年代以來,西方出現了所謂“新文化史”、“微觀史”和“大眾文化史”。許多研究者們,從過去“現代化”的枯燥理論分析模式,已回歸到通過“敘事”(narrative)和細節再現的研究方法,即把讀者引進歷史“事件”中,讓他們“身臨其境”來對歷史“事件”進行觀察,注重“敘事性”和“文學性”。
其實這些西方所謂“敘事史學”的“最新成果”,在中國是古已有之——這就是司馬遷老先生留傳下來的“文史結合”的中國優秀史學傳統,其史學性和文學性堪稱楷模。
中國抗戰時期的歷史,是廣大讀者盼望了解真相的一種“大眾歷史”,更不應只停留在學術殿堂,供少數專家學者“把玩”。如能把真實史料通過情景描寫、人物活動和對話的文學敘事方式來解說,則生動得多。這就是近年來不少學者倡導的“讓學術研究和生動的表現形式相統一”。
《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絕不故作高深、玩弄理論。儘量以樸實、鮮活、大眾化的語言,把原本十分複雜、枯燥的史料,以生動而簡明的情景化、細節化的形式來描述,使史料細節的真實性和描述的文學性相結合,使之能達到一種“大俗大雅”:即學術性、嚴肅性、故事性、趣味性、通俗性的完美結合。
需要強調的是:書中情景化、細節化、人物對話,並非憑空虛構。在關鍵、重要的部分,則更注重史料的真實性、原始性、學術性,決不因“文采”而妄加改動。
作者在作宏大歷史敘述時,以類似“講故事”的敘述方式,特別重視真實歷史的感人細節。所以作者筆下的歷史,不乾癟枯燥,而是有血有肉。表現的歷史真實而鮮活,藝術地再現那段盪氣迴腸的真實歷史“畫面”。
另一方面,作者雖然儘量使《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能成為通俗的“大眾讀物”,但作者是以“治史”的嚴肅態度寫作《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的。“持之有故、言之有據”,是作者的寫作原則。書中所述內容都有嚴密的史實根據,並嚴格按照學術性文章要求,加以注釋以標明資料出處。所以,《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雅俗共賞,不僅具有大眾讀物特色,也是一部嚴肅的史學著作。
第四,《被遺忘的抗戰史:四川大抗戰》配有涉及四川大抗戰的珍貴歷史照片二百多幅(許多是首次面世),使其文圖並茂更引人入勝,極富收藏價值。
作者簡介
鄭光路,著述以研究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巨大影響的重大歷史事件為主,長期“以研究歷史的學術態度進行文學寫作;以文學寫作的方式去研究歷史”,作品具有材料獨特新奇、大題材等個性特色,融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形成其“文史結合、雅俗共賞”的獨特風格。
曾在省級、國家級學術刊物發表有影響的文史類文章60餘篇。已出版長篇專著《氣卷神州》、《中國當代熱點問題透視—中國氣功武術探秘》、《張獻忠剿四川真相》、《四川舊事》、《成都舊事》、《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社會之特殊內戰》(海外出版)、《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文斗之喧囂怪狀》(海外出版)、《炸響辛亥革命的驚雷—四川“保路運動”的歷史真相》、《百年紅十字運動在成都》等十餘部,500多萬字。曾獲四川省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四川省最高文學獎項第五屆“四川文學獎”。著作收入中國政府文化大工程的“農家書屋”書系。著作廣受各界好評。海內外相關人士評論作者著述填補了相關研究領域空白。多部著作被中國863計畫圖書館及美國國家圖書館等國內外圖書館藏機構正式收藏。
曾在省級、國家級學術刊物發表有影響的文史類文章60餘篇。已出版長篇專著《氣卷神州》、《中國當代熱點問題透視—中國氣功武術探秘》、《張獻忠剿四川真相》、《四川舊事》、《成都舊事》、《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社會之特殊內戰》(海外出版)、《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文斗之喧囂怪狀》(海外出版)、《炸響辛亥革命的驚雷—四川“保路運動”的歷史真相》、《百年紅十字運動在成都》等十餘部,500多萬字。曾獲四川省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四川省最高文學獎項第五屆“四川文學獎”。著作收入中國政府文化大工程的“農家書屋”書系。著作廣受各界好評。海內外相關人士評論作者著述填補了相關研究領域空白。多部著作被中國863計畫圖書館及美國國家圖書館等國內外圖書館藏機構正式收藏。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抗戰前夕的四川
1.劉湘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
劉湘入駐成都
劉湘和夫人“劉甫婆”
2.劉湘與蔣介石
劉湘統一四川和“劉神仙”奇聞
“峨山訓練團”的風波
從“反共”到“聯共”
3.歷史罕見的人吃人大饑荒
四川災情引起國際關注
駭目驚心的人吃人不是新聞
“空頭賑災”與“拜神求雨”
4.四川人民的抗日呼聲
少城公園風情
茶館裡的“抗日”呼聲
5.成都打死日本人事件
成都的外國領事館
劉湘反對日本人設領事館
“大川飯店事件”震驚海內外
6.四川的抗日救亡運動
“西安事變”的影響
“努力餐”和中共地下黨
劉湘的支持和保護
第二章 抗戰爆發了
1.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蔣介石決心“軍隊國家化”
蘆溝橋炮聲驚散“整軍會議”
2.從打內戰到請纓抗戰
川軍將士的覺醒
國防會議劉湘請纓殺敵
川軍慷慨出征
第三章 “淞滬會戰”中的川軍
1.楊森和他的20軍
楊森的“新川政”
20軍十萬火急赴上海
2.20軍血戰上海
中日雙方“劍拔弩張”
向文彬團惡戰頓悟寺
林相侯團長英勇陣亡
20軍死傷7000人
3.43軍26師喋血“大場”
“老套筒”機柄要用麻繩拴
解固基團長的“衣冠冢”
第四章 “南京保衛戰”中的川軍
1.劉湘親徵到南京
劉湘帶病出征
川軍分割得七零八落
請命保衛首都南京
危難之際劉湘舊病復發
2.泗安、廣德阻擊戰
“敢死隊”全部戰死
廣德防線失守
饒國華悲壯殉國
3.南京失陷後失蹤的川軍
頑敵猖獗南京失陷
川軍失蹤千古之謎
第五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
1.將星殞落“萬國醫院”
蔣介石獎懲川軍
抱病籌劃“反攻蕪湖”
“望帝魂歸蜀道難”
劉夫人奔喪漢口
2.揭開劉湘“死因之謎”
傳聞之一:“反蔣事敗被嚇死”?
傳聞之二:“被蔣介石害死、毒死”?
劉湘被害死的“奇談怪論”
劉湘的“國葬”和毛澤東唁電
第六章 “台兒莊大戰”中的川軍
1.22集團軍緊急到山西
天寒地凍渡黃河
鄧錫侯和朱德相遇
2.川軍處處被歧視
裝備可憐無人肯要
終於被五戰區李宗仁收留
3.川軍打出了自己的威風
殺韓復榘振奮全國軍心
兩下店川軍建奇功
范長江和《新華日報》的採訪
4.王銘章死戰滕縣孤城
蔣介石嚴令固守滕縣
血與火中的拚命廝殺
王銘章以死報國
台兒莊大捷和王銘章葬禮
第七章 抗戰中後期的川軍
1.蔣介石控制四川後的川軍處境
蔣介石統一四川
“廁所標語”引起的風波
川軍地雷戰炸死日本中將
2.李家鈺血灑山西疆場
率部血戰山西長治
深明大義主動殿後掩護各軍
中伏擊將軍壯烈殉國
3.川軍為什麼會成為“忠勇之師”
川軍將士誓死報國
“無名英雄”的悲壯光輝
紀律嚴明深受百姓愛戴
第八章 大轟炸下的四川
1.炸不垮的“陪都”
“中國頓刻爾克大撤退”
“五?三”“五?四”大轟炸
“大隧道慘案”
重慶贏得世界的尊敬
2.巴山蜀水的““跑警報”
成都的“跑警報”
“抗戰快餐”和“防護團”
日機轟炸四川其它市縣
3.四川慘烈的“空戰”
“黃雞婆”拚死戰日機
成都關押日本戰俘的秘聞
“轟轟烈烈的“獻機運動”
蘇聯志願航空隊和美國“飛虎隊”
第九章 巨大貢獻和慘烈犧牲
1.中國抗戰最主要的物質支撐
震驚一時的成都“搶米事件”
市長楊全宇之死
吃“觀音土”也要先交公糧
2.350萬川軍64萬多人傷亡
自願出征事例舉不勝舉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出征人數和傷亡人數全國第一
3.四川人民對川軍的全力支持
“抓壯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兵役署長程澤潤之死
“傷兵之友”和紅十字會的貢獻
4.“獻金運動”催人淚下
馮玉祥奔走川南推動“獻金”
成都“獻金”活動真況實錄
5.四川對抗戰的貢獻難以盡述
支撐中國高校、工廠的內遷
血汗浸泡成的“特種工程”
尾聲 抗戰豐碑必將永垂青史
抗戰勝利浸透川人血淚
抗戰豐碑永在人民心中
1.劉湘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
劉湘入駐成都
劉湘和夫人“劉甫婆”
2.劉湘與蔣介石
劉湘統一四川和“劉神仙”奇聞
“峨山訓練團”的風波
從“反共”到“聯共”
3.歷史罕見的人吃人大饑荒
四川災情引起國際關注
駭目驚心的人吃人不是新聞
“空頭賑災”與“拜神求雨”
4.四川人民的抗日呼聲
少城公園風情
茶館裡的“抗日”呼聲
5.成都打死日本人事件
成都的外國領事館
劉湘反對日本人設領事館
“大川飯店事件”震驚海內外
6.四川的抗日救亡運動
“西安事變”的影響
“努力餐”和中共地下黨
劉湘的支持和保護
第二章 抗戰爆發了
1.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蔣介石決心“軍隊國家化”
蘆溝橋炮聲驚散“整軍會議”
2.從打內戰到請纓抗戰
川軍將士的覺醒
國防會議劉湘請纓殺敵
川軍慷慨出征
第三章 “淞滬會戰”中的川軍
1.楊森和他的20軍
楊森的“新川政”
20軍十萬火急赴上海
2.20軍血戰上海
中日雙方“劍拔弩張”
向文彬團惡戰頓悟寺
林相侯團長英勇陣亡
20軍死傷7000人
3.43軍26師喋血“大場”
“老套筒”機柄要用麻繩拴
解固基團長的“衣冠冢”
第四章 “南京保衛戰”中的川軍
1.劉湘親徵到南京
劉湘帶病出征
川軍分割得七零八落
請命保衛首都南京
危難之際劉湘舊病復發
2.泗安、廣德阻擊戰
“敢死隊”全部戰死
廣德防線失守
饒國華悲壯殉國
3.南京失陷後失蹤的川軍
頑敵猖獗南京失陷
川軍失蹤千古之謎
第五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
1.將星殞落“萬國醫院”
蔣介石獎懲川軍
抱病籌劃“反攻蕪湖”
“望帝魂歸蜀道難”
劉夫人奔喪漢口
2.揭開劉湘“死因之謎”
傳聞之一:“反蔣事敗被嚇死”?
傳聞之二:“被蔣介石害死、毒死”?
劉湘被害死的“奇談怪論”
劉湘的“國葬”和毛澤東唁電
第六章 “台兒莊大戰”中的川軍
1.22集團軍緊急到山西
天寒地凍渡黃河
鄧錫侯和朱德相遇
2.川軍處處被歧視
裝備可憐無人肯要
終於被五戰區李宗仁收留
3.川軍打出了自己的威風
殺韓復榘振奮全國軍心
兩下店川軍建奇功
范長江和《新華日報》的採訪
4.王銘章死戰滕縣孤城
蔣介石嚴令固守滕縣
血與火中的拚命廝殺
王銘章以死報國
台兒莊大捷和王銘章葬禮
第七章 抗戰中後期的川軍
1.蔣介石控制四川後的川軍處境
蔣介石統一四川
“廁所標語”引起的風波
川軍地雷戰炸死日本中將
2.李家鈺血灑山西疆場
率部血戰山西長治
深明大義主動殿後掩護各軍
中伏擊將軍壯烈殉國
3.川軍為什麼會成為“忠勇之師”
川軍將士誓死報國
“無名英雄”的悲壯光輝
紀律嚴明深受百姓愛戴
第八章 大轟炸下的四川
1.炸不垮的“陪都”
“中國頓刻爾克大撤退”
“五?三”“五?四”大轟炸
“大隧道慘案”
重慶贏得世界的尊敬
2.巴山蜀水的““跑警報”
成都的“跑警報”
“抗戰快餐”和“防護團”
日機轟炸四川其它市縣
3.四川慘烈的“空戰”
“黃雞婆”拚死戰日機
成都關押日本戰俘的秘聞
“轟轟烈烈的“獻機運動”
蘇聯志願航空隊和美國“飛虎隊”
第九章 巨大貢獻和慘烈犧牲
1.中國抗戰最主要的物質支撐
震驚一時的成都“搶米事件”
市長楊全宇之死
吃“觀音土”也要先交公糧
2.350萬川軍64萬多人傷亡
自願出征事例舉不勝舉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出征人數和傷亡人數全國第一
3.四川人民對川軍的全力支持
“抓壯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兵役署長程澤潤之死
“傷兵之友”和紅十字會的貢獻
4.“獻金運動”催人淚下
馮玉祥奔走川南推動“獻金”
成都“獻金”活動真況實錄
5.四川對抗戰的貢獻難以盡述
支撐中國高校、工廠的內遷
血汗浸泡成的“特種工程”
尾聲 抗戰豐碑必將永垂青史
抗戰勝利浸透川人血淚
抗戰豐碑永在人民心中
序言
前言
四川抗戰歷史的嚴重缺失
抗日戰爭,是第二次國共合作下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英勇悲壯的民族解放戰爭。
以抗戰為題材的書藉雖然不少,但多方位、全面、系統介紹大後方四川在中國抗戰中重要地位和歷史功績的書,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十分少見。尤其是高品味高質量,並適合廣大普通讀者和青少年閱讀的書,更是空白。
中國抗日軍隊中,每五、六個中就有一個四川人,故有“無川不成兵”之說。出川抗戰的350多萬川軍,有64萬多人傷亡;其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占全國抗日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無論是抗戰時期中華民國首腦人物蔣介石,還是當時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都曾對四川人民和川軍抗戰作出過高度評價。
1945年10月,中共《新華日報》發表社論《感謝四川人民》,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文字:
“四川人民對於正面戰場,是盡了最大最重要的責任……歷年來四川貢獻於抗戰的糧食占全國征糧總額的三分之一……此外各種捐稅捐獻,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負擔……僅從這些簡略的統計,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對於正面戰場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淚!”
幾千萬四川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忍飢忍寒、共赴國難。所以《新華日報》還說:四川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民族戰爭之大後方的主要基地”,為中國民族復興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所以,缺少四川大抗戰的抗戰史,決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國抗戰史。四川大抗戰,是中國抗戰史上鮮血浸透、必不可少的一頁!
日本右翼政治勢力美化侵略戰爭,不斷著書立說篡改歷史。他們的言論對日本青少年具有極大的欺騙性。每年都有日本軍國主義遺老遺少身著當年日軍軍服,高唱日軍戰歌,在供奉東條英機等戰爭罪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內,向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人民挑釁示威……
而我們國內由於各種原因,許多抗戰文物、雕塑、遺蹟卻被破壞殆盡。才隔60來年的鮮血浸透的歷史,已被淡化、遺忘……《中國青年報》曾以“你所知道的抗戰歷史”作社會調查,調查對象是45歲以下的青少年人,調查結果讓人吃驚:青少年人的“無知化”比例驚人。
四川抗戰歷史“無知化”情況更讓人不安。正如作者所言,他寫本書前問過許多年輕人,有些還是大學生:“你們曉不曉得四川人為抗戰作過什麼貢獻?”一些人茫茫然,一些人則嘻嘻哈哈:“啥貢獻?拉壯丁嘛,還有王保長、盧隊長調戲三嫂子嘛!啊,還有那個瘋瘋癲癲哈兒軍長、司令,穿女人內褲亂唱川戲,朝大炮頭屙尿嘛……”
僅僅譴責日本政府在教科書等問題上不敢正視歷史,是不夠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教育後代的計畫和想法,關鍵是我們自己怎么樣教育後人。我們的前輩,曾高唱《義勇軍進行曲》(現在的《國歌》),用血肉築成長城去浴血奮戰。如果現今的中國人不知國恥、國難,不了解前輩們作出的卓越貢獻和慘烈犧牲——那不但很可悲,甚至是很危險的事。
我們天天在說要提倡愛國主義,如果一個民族對自己抵抗侵略的歷史如此輕易遺忘,所謂“愛國主義”,只是一句口號。
我們天天在說要熱愛家鄉,如果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民族戰爭之大後方的主要基地”——四川的抗戰史,都如此輕易遺忘,所謂“熱愛家鄉”更只是一句空話。
所以,四川大抗戰這段歷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應當濃墨重彩,大書特書。從大的角度講,它可充實中國抗戰史。就是僅從宣傳四川、宣傳成都的角度出發,也意義巨大。難道四川、成都除了被人常說的風景名勝、蓋碗茶、麻辣燙、串串香,還有“三步一個林青霞、五步一個張曼玉”的“成都美眉”等,就沒有更值得宣傳的東西了?
歷史的無知和遺忘,對一個國家而言,是不可寬恕的褻瀆。如何增強民族記憶而使祖國強大,是當今不少國家的文化界和政府非常重視的大事。不少國家不僅在歷史教科書上鄭重其事,而且把歷史記憶搬到許多公共場所:博物館、廣場、街巷、雕塑,及小說、影視作品……在這方面,值得我們反思。
值得欣慰的是,如何客觀公正地描述和評價國民黨正面戰場及抗戰時期大後方四川的歷史作用,近年不再成為研究寫作的“禁區”和“盲區”,已受到各方面廣泛關注。
四川抗戰歷史的嚴重缺失
抗日戰爭,是第二次國共合作下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英勇悲壯的民族解放戰爭。
以抗戰為題材的書藉雖然不少,但多方位、全面、系統介紹大後方四川在中國抗戰中重要地位和歷史功績的書,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十分少見。尤其是高品味高質量,並適合廣大普通讀者和青少年閱讀的書,更是空白。
中國抗日軍隊中,每五、六個中就有一個四川人,故有“無川不成兵”之說。出川抗戰的350多萬川軍,有64萬多人傷亡;其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占全國抗日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無論是抗戰時期中華民國首腦人物蔣介石,還是當時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都曾對四川人民和川軍抗戰作出過高度評價。
1945年10月,中共《新華日報》發表社論《感謝四川人民》,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文字:
“四川人民對於正面戰場,是盡了最大最重要的責任……歷年來四川貢獻於抗戰的糧食占全國征糧總額的三分之一……此外各種捐稅捐獻,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負擔……僅從這些簡略的統計,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對於正面戰場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淚!”
幾千萬四川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忍飢忍寒、共赴國難。所以《新華日報》還說:四川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民族戰爭之大後方的主要基地”,為中國民族復興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所以,缺少四川大抗戰的抗戰史,決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國抗戰史。四川大抗戰,是中國抗戰史上鮮血浸透、必不可少的一頁!
日本右翼政治勢力美化侵略戰爭,不斷著書立說篡改歷史。他們的言論對日本青少年具有極大的欺騙性。每年都有日本軍國主義遺老遺少身著當年日軍軍服,高唱日軍戰歌,在供奉東條英機等戰爭罪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內,向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人民挑釁示威……
而我們國內由於各種原因,許多抗戰文物、雕塑、遺蹟卻被破壞殆盡。才隔60來年的鮮血浸透的歷史,已被淡化、遺忘……《中國青年報》曾以“你所知道的抗戰歷史”作社會調查,調查對象是45歲以下的青少年人,調查結果讓人吃驚:青少年人的“無知化”比例驚人。
四川抗戰歷史“無知化”情況更讓人不安。正如作者所言,他寫本書前問過許多年輕人,有些還是大學生:“你們曉不曉得四川人為抗戰作過什麼貢獻?”一些人茫茫然,一些人則嘻嘻哈哈:“啥貢獻?拉壯丁嘛,還有王保長、盧隊長調戲三嫂子嘛!啊,還有那個瘋瘋癲癲哈兒軍長、司令,穿女人內褲亂唱川戲,朝大炮頭屙尿嘛……”
僅僅譴責日本政府在教科書等問題上不敢正視歷史,是不夠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教育後代的計畫和想法,關鍵是我們自己怎么樣教育後人。我們的前輩,曾高唱《義勇軍進行曲》(現在的《國歌》),用血肉築成長城去浴血奮戰。如果現今的中國人不知國恥、國難,不了解前輩們作出的卓越貢獻和慘烈犧牲——那不但很可悲,甚至是很危險的事。
我們天天在說要提倡愛國主義,如果一個民族對自己抵抗侵略的歷史如此輕易遺忘,所謂“愛國主義”,只是一句口號。
我們天天在說要熱愛家鄉,如果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民族戰爭之大後方的主要基地”——四川的抗戰史,都如此輕易遺忘,所謂“熱愛家鄉”更只是一句空話。
所以,四川大抗戰這段歷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應當濃墨重彩,大書特書。從大的角度講,它可充實中國抗戰史。就是僅從宣傳四川、宣傳成都的角度出發,也意義巨大。難道四川、成都除了被人常說的風景名勝、蓋碗茶、麻辣燙、串串香,還有“三步一個林青霞、五步一個張曼玉”的“成都美眉”等,就沒有更值得宣傳的東西了?
歷史的無知和遺忘,對一個國家而言,是不可寬恕的褻瀆。如何增強民族記憶而使祖國強大,是當今不少國家的文化界和政府非常重視的大事。不少國家不僅在歷史教科書上鄭重其事,而且把歷史記憶搬到許多公共場所:博物館、廣場、街巷、雕塑,及小說、影視作品……在這方面,值得我們反思。
值得欣慰的是,如何客觀公正地描述和評價國民黨正面戰場及抗戰時期大後方四川的歷史作用,近年不再成為研究寫作的“禁區”和“盲區”,已受到各方面廣泛關注。
名人推薦
填補中國抗戰史空白、頌揚四川人民偉大的歷史功績
——喜讀四川作家鄭光路力作《川人大抗戰》
2005年,是偉大的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
年愈古稀之年的我,本是性格沉穩的人,卻懷著既驚訝又欣喜的心情,迫不及待從書店買回作家鄭光路最新力作《川人大抗戰》。這本書作為今年四川出版系統的重點選題書目,在今年1月北京書展上一亮相,就立刻引來各界熱烈關注,好評如潮。
記得在2004年7月4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67周年前夕,《成都晚報》副刊整版發表了鄭光路六千多字的紀念專文《川人的抗戰》,立即引起國內外它巨大反響。據我所知,無數讀者看這篇文章後熱淚盈眶。國內很多刊報及海內外許多有影響的中文大網站都紛紛轉載此文,並熱烈討論。四川媒體還發表多篇討論文章,認為“川人抗戰”應成為成都的“城市精神”……這些,說明有關川人大抗戰的歷史既少為人知,也是各界人士急欲了解的!
我手頭就有一封從瀘州農村輾轉寄來的來信,這位70多歲的讀者叫文貴華。她的父親文俊生,一位普通川軍士兵,就是出川參加淞滬保衛戰壯烈犧牲的。她從《文摘周報》讀到轉載的《川人的抗戰》,萬分激動、老淚縱橫,用顫抖的手寫下感謝此文的文章。類似的讀者來信、來電話太多太多。
說實話,該文見報的當天,我讀了也流淚不止。我也立即打電話向《成都晚報》副刊編輯白朗老師傾吐了我對該文感受,極欲與作者鄭光路先生聯繫,以表敬佩之情。7月7日,民革成都市委召開紀念抗戰爆發67周年座談會。我拿著登有鄭光路《川人的抗戰》的報紙早早來到會場,見人就問:“看過這篇文章嗎?”得到眾口一詞的回答:“看過,真是感人至深!”於是,《川人的抗戰》便成了這次座談會的內容之一。市民革的一位領導同志還就文章的一些段落作了評介,並說:這就是“成都城市精神的具體反映!”
由於各界讀者反映強烈,7月13日《成都晚報》副刊部就《川人的抗戰》在成都畫院召開專下座談會,應邀出席的有流沙河(著名學者)、饒毓琇(抗日烈士饒國華師長之女)、李克林(抗日烈士李家鈺總司令之子)、邵英俠(抗日空軍烈士邵瑞麟中隊長之子)、作者鄭光路和筆者等人。接著,相關媒體以《川人抗戰形象不能歪曲》、《從抗戰題材看文藝創作規劃》,對鄭光路《川人的抗戰》給了極大的肯定。
《川人的抗戰》引起連鎖反應。7月下旬,川軍抗戰名將劉湘的參謀長傅常中將之孫傅堯找來我家,說讀了《川人的抗戰》,促進了他們早就想搞“重走川軍抗日路”的打算。8月2日在成都畫院舉行了“重走川軍抗日路”新聞發布會,應邀到會的有李克林、饒毓琇、鄭光路和筆者外,著名中共烈士、川軍將領於淵之子女於民勤、於民望,劉湘部武德勵進會秘書長張齡九之外甥范學銘等人應邀到會。傅堯的父親還專門從上海乘機飛蓉趕來參加。當天前來採訪報導的省市媒體記者比來賓還要多。8月15日,“重走川軍抗日路”在萬年場“無名英雄”紀念碑前正式展開。參加者中多有當年血戰沙場,戰功赫赫的抗日軍人:有位叫黃士偉的,就是他的一顆地雷把日酋酒井直次中將送上西天;有位當年就是一把鬼頭大刀的敢死隊員,後又轉戰印緬戰場遠征軍戰士;還有從台灣回蓉定居老軍人……
不久,我有機會同鄭光路單獨暢談。我說:“抗日戰爭是第二次國共合作下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英勇悲壯的民族解放戰爭。以抗戰為題材的書藉雖然不少,但多方位、全面、系統介紹大後方四川在中國抗戰中重要地位和歷史功績的書,至今還是空白。”
光路說:“是的!中國抗日軍隊中,每五、六個中就有一個四川人,故有‘無川不成兵’之說。出川抗戰的350多萬川軍,有64萬多人傷亡;其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占全國抗日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此外,幾千萬四川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忍飢忍寒、共赴國難。四川為八年抗戰提供的財政糧賦,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四川為中國民族復興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所以,缺少川人大抗戰的抗戰史,決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國抗戰史。川人大抗戰,是中國抗戰史上鮮血浸透、必不可少的一頁!”
光路接著慨嘆:“由於各種原因,才隔50多年的這段鮮血浸透的歷史,現在許多人根本不清楚了!而一些以四川抗戰時期為背景、戲說歷史的影視劇、通俗小說之類,不但扭曲、醜化英勇悲壯、可歌可泣的川人抗戰史,也對中國整個抗戰形象產生嚴重損害。”
我說:“你研究歷史多年,曾寫有大量歷史題材的文章和數本書籍,深受各界好評,認為是以‘治史’的嚴肅態度寫作的。作為嚴肅作家,你應當寫本專書!”光路誠懇地告訴我:“我早就在著手寫了。”
之後,鄭光路閉門謝客,常凌晨3時即起床,潛心於《川人大抗戰》的寫作。果然,在舉國將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鄭光路全面反映抗戰期間四川軍民共赴國難保家衛國的《川人大抗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了。
許多人讀後都說:“這是填補四川人在中國抗戰史中重要地位和偉大歷史功績空白的好書!”
近200幅珍貴歷史照片的《川人大抗戰》,更是文圖並茂!
我和許多作者鄭光路以極翔實的史料,多角度、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川人大抗戰,是迄今為止最完整敘述真實歷史的長篇專著。該書涉及的時間跨度長(從抗戰前夕到抗戰勝利一些歷史人物身前身後事的結局則更長);地域廣(從川軍在全國各地抗戰前線浴血奮戰,到大後方的四川);方面多(涉及歷史人物、事件、悲壯的戰場情景,乃至抗戰前後四川的風土人情)……該書史料獨特豐富、立論公正、實事求是。它不但可讓讀者了解抗戰時期國共同合作的歷史背景下,國民黨正面戰場和川軍英勇慘烈的犧牲場面,也讓讀者了解抗戰時期大後方民眾共赴國難的種種感人情景。
該書的價值,不僅僅是敘述了四川有史以來最光輝燦爛的一段歷史,宣傳了真實的四川抗戰時期的偉大形象,重要的是對中國抗戰史作了很重要的充實,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更具積極意義。
作為作者,鄭光路以他特有的“大歷史觀”去描寫歷史。他作了長時間的準備,廣泛收集素材,採訪過無數抗戰親歷者和知情人,所以才“厚積薄發”出這部堪稱宏文的《川人大抗戰》。
翻開該書的“開卷語”,你就會發現,川人從古至今就具備“包容”、“開放”和“見義勇為”這三大特色!越是到危急關頭,越是如此,而見義勇為體現在保家衛國上,就成了四川人的優良傳統。抗戰中川人的英勇悲壯、可歌可的奮鬥史,為““包容”“開放”和“見義勇為”作為最貼切的銓釋。
讀到該書正文第一章第1節“劉湘入駐成都”,引人入勝的生動文字就一下把你帶進了30年代的成都這座古老城市,讓你不經意間就遊覽起市容市貌,領略著風土人情……。
突然“七七事變”,抗戰大爆發!川軍紛紛請纓出川,血戰沙場;大後方人民捐糧捐錢,出工出力,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一幅幅驚天地動鬼神的悲壯場景,一一展現在讀者眼前。讀吧!讓那些還健在的老川軍再重溫一下自己走過的道路;讀吧!讓川中的中青年朋友讀一讀父輩祖輩留下的歷史;讓全國人民、全世界的炎黃子孫讀一讀吧,這部《川人大抗戰》!
——王大煒
——喜讀四川作家鄭光路力作《川人大抗戰》
2005年,是偉大的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
年愈古稀之年的我,本是性格沉穩的人,卻懷著既驚訝又欣喜的心情,迫不及待從書店買回作家鄭光路最新力作《川人大抗戰》。這本書作為今年四川出版系統的重點選題書目,在今年1月北京書展上一亮相,就立刻引來各界熱烈關注,好評如潮。
記得在2004年7月4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67周年前夕,《成都晚報》副刊整版發表了鄭光路六千多字的紀念專文《川人的抗戰》,立即引起國內外它巨大反響。據我所知,無數讀者看這篇文章後熱淚盈眶。國內很多刊報及海內外許多有影響的中文大網站都紛紛轉載此文,並熱烈討論。四川媒體還發表多篇討論文章,認為“川人抗戰”應成為成都的“城市精神”……這些,說明有關川人大抗戰的歷史既少為人知,也是各界人士急欲了解的!
我手頭就有一封從瀘州農村輾轉寄來的來信,這位70多歲的讀者叫文貴華。她的父親文俊生,一位普通川軍士兵,就是出川參加淞滬保衛戰壯烈犧牲的。她從《文摘周報》讀到轉載的《川人的抗戰》,萬分激動、老淚縱橫,用顫抖的手寫下感謝此文的文章。類似的讀者來信、來電話太多太多。
說實話,該文見報的當天,我讀了也流淚不止。我也立即打電話向《成都晚報》副刊編輯白朗老師傾吐了我對該文感受,極欲與作者鄭光路先生聯繫,以表敬佩之情。7月7日,民革成都市委召開紀念抗戰爆發67周年座談會。我拿著登有鄭光路《川人的抗戰》的報紙早早來到會場,見人就問:“看過這篇文章嗎?”得到眾口一詞的回答:“看過,真是感人至深!”於是,《川人的抗戰》便成了這次座談會的內容之一。市民革的一位領導同志還就文章的一些段落作了評介,並說:這就是“成都城市精神的具體反映!”
由於各界讀者反映強烈,7月13日《成都晚報》副刊部就《川人的抗戰》在成都畫院召開專下座談會,應邀出席的有流沙河(著名學者)、饒毓琇(抗日烈士饒國華師長之女)、李克林(抗日烈士李家鈺總司令之子)、邵英俠(抗日空軍烈士邵瑞麟中隊長之子)、作者鄭光路和筆者等人。接著,相關媒體以《川人抗戰形象不能歪曲》、《從抗戰題材看文藝創作規劃》,對鄭光路《川人的抗戰》給了極大的肯定。
《川人的抗戰》引起連鎖反應。7月下旬,川軍抗戰名將劉湘的參謀長傅常中將之孫傅堯找來我家,說讀了《川人的抗戰》,促進了他們早就想搞“重走川軍抗日路”的打算。8月2日在成都畫院舉行了“重走川軍抗日路”新聞發布會,應邀到會的有李克林、饒毓琇、鄭光路和筆者外,著名中共烈士、川軍將領於淵之子女於民勤、於民望,劉湘部武德勵進會秘書長張齡九之外甥范學銘等人應邀到會。傅堯的父親還專門從上海乘機飛蓉趕來參加。當天前來採訪報導的省市媒體記者比來賓還要多。8月15日,“重走川軍抗日路”在萬年場“無名英雄”紀念碑前正式展開。參加者中多有當年血戰沙場,戰功赫赫的抗日軍人:有位叫黃士偉的,就是他的一顆地雷把日酋酒井直次中將送上西天;有位當年就是一把鬼頭大刀的敢死隊員,後又轉戰印緬戰場遠征軍戰士;還有從台灣回蓉定居老軍人……
不久,我有機會同鄭光路單獨暢談。我說:“抗日戰爭是第二次國共合作下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英勇悲壯的民族解放戰爭。以抗戰為題材的書藉雖然不少,但多方位、全面、系統介紹大後方四川在中國抗戰中重要地位和歷史功績的書,至今還是空白。”
光路說:“是的!中國抗日軍隊中,每五、六個中就有一個四川人,故有‘無川不成兵’之說。出川抗戰的350多萬川軍,有64萬多人傷亡;其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占全國抗日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此外,幾千萬四川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忍飢忍寒、共赴國難。四川為八年抗戰提供的財政糧賦,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四川為中國民族復興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所以,缺少川人大抗戰的抗戰史,決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國抗戰史。川人大抗戰,是中國抗戰史上鮮血浸透、必不可少的一頁!”
光路接著慨嘆:“由於各種原因,才隔50多年的這段鮮血浸透的歷史,現在許多人根本不清楚了!而一些以四川抗戰時期為背景、戲說歷史的影視劇、通俗小說之類,不但扭曲、醜化英勇悲壯、可歌可泣的川人抗戰史,也對中國整個抗戰形象產生嚴重損害。”
我說:“你研究歷史多年,曾寫有大量歷史題材的文章和數本書籍,深受各界好評,認為是以‘治史’的嚴肅態度寫作的。作為嚴肅作家,你應當寫本專書!”光路誠懇地告訴我:“我早就在著手寫了。”
之後,鄭光路閉門謝客,常凌晨3時即起床,潛心於《川人大抗戰》的寫作。果然,在舉國將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鄭光路全面反映抗戰期間四川軍民共赴國難保家衛國的《川人大抗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了。
許多人讀後都說:“這是填補四川人在中國抗戰史中重要地位和偉大歷史功績空白的好書!”
近200幅珍貴歷史照片的《川人大抗戰》,更是文圖並茂!
我和許多作者鄭光路以極翔實的史料,多角度、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川人大抗戰,是迄今為止最完整敘述真實歷史的長篇專著。該書涉及的時間跨度長(從抗戰前夕到抗戰勝利一些歷史人物身前身後事的結局則更長);地域廣(從川軍在全國各地抗戰前線浴血奮戰,到大後方的四川);方面多(涉及歷史人物、事件、悲壯的戰場情景,乃至抗戰前後四川的風土人情)……該書史料獨特豐富、立論公正、實事求是。它不但可讓讀者了解抗戰時期國共同合作的歷史背景下,國民黨正面戰場和川軍英勇慘烈的犧牲場面,也讓讀者了解抗戰時期大後方民眾共赴國難的種種感人情景。
該書的價值,不僅僅是敘述了四川有史以來最光輝燦爛的一段歷史,宣傳了真實的四川抗戰時期的偉大形象,重要的是對中國抗戰史作了很重要的充實,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更具積極意義。
作為作者,鄭光路以他特有的“大歷史觀”去描寫歷史。他作了長時間的準備,廣泛收集素材,採訪過無數抗戰親歷者和知情人,所以才“厚積薄發”出這部堪稱宏文的《川人大抗戰》。
翻開該書的“開卷語”,你就會發現,川人從古至今就具備“包容”、“開放”和“見義勇為”這三大特色!越是到危急關頭,越是如此,而見義勇為體現在保家衛國上,就成了四川人的優良傳統。抗戰中川人的英勇悲壯、可歌可的奮鬥史,為““包容”“開放”和“見義勇為”作為最貼切的銓釋。
讀到該書正文第一章第1節“劉湘入駐成都”,引人入勝的生動文字就一下把你帶進了30年代的成都這座古老城市,讓你不經意間就遊覽起市容市貌,領略著風土人情……。
突然“七七事變”,抗戰大爆發!川軍紛紛請纓出川,血戰沙場;大後方人民捐糧捐錢,出工出力,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一幅幅驚天地動鬼神的悲壯場景,一一展現在讀者眼前。讀吧!讓那些還健在的老川軍再重溫一下自己走過的道路;讀吧!讓川中的中青年朋友讀一讀父輩祖輩留下的歷史;讓全國人民、全世界的炎黃子孫讀一讀吧,這部《川人大抗戰》!
——王大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