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被窩氣候
- 外文名:Bed climate
- 介紹:睡眠時“被窩”里獨特的環境
- 作用:消除疲勞
基本簡介,影響因素,溫度,濕度,氣流,調節措施,提高溫度,降低濕度,氣流暢通,
基本簡介
“被窩”也有自己的小氣候。不同的“被窩小氣候’影響著人們睡眠的持續時間、睡眠深度。能否迅速入睡,與被窩溫度關係密切。欲想在冬季早睡和睡得深,可使用空調、電熱毯、熱水袋等取暖設備,先調節好被窩的溫度。
影響因素
溫度
溫度是影響睡眠的最主要的氣象要素。臥床後能否迅速入睡,與被窩溫度有關。最適宜的入睡溫度為34℃。為了保證臥床後能迅速入睡,冬季可使用電褥子,或熱水袋調節被窩溫度。
專家們認為,室溫在20-23℃最適宜人睡眠。古人說“春眠不覺曉”,主要依據就是春天早晨的氣溫在20-23℃左右。但室外溫度、臥室溫度及被窩溫度均並非是絕對的正比例關係,只有被窩溫度適宜才更直接有利於睡眠。研究表明,最適宜入睡的被窩溫度為32-34℃左右。人體的恆溫一般在36-37℃,所以在冬季,睡前被窩溫度遠低於體溫,如果睡前不採取一定的措施,人體在接觸被窩後的一段時間內,皮膚受到寒冷的刺激,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從而不利於入睡。
濕度
被窩內的濕度也是影響睡眠的一個重要因素。被窩內相對濕度要保持在 50~60%。由於人體睡眠時要排出汗液,被窩內濕度常高於60%。因此,被褥要經常在陽光下晾曬,以保持乾燥。
試驗表明,50%-60%的相對濕度對人體最為舒適。但人在睡眠中因汗液蒸發,被窩濕度常常高於60%,使皮膚受到刺激,影響睡眠深度。
氣流
不少人冬天睡覺喜歡把被子捂得嚴嚴的,把身體裹得緊緊的,甚至是蒙頭而睡。這樣既不衛生,也未必舒服。蒙頭而睡,除了因氧氣不足而造成呼吸困難、頭昏腦脹外,從嘴裡呼出的大量水氣也使被窩內的濕度急劇提高,被窩內良好的小氣候狀況迅速遭到破壞,全身肌膚都會變得不舒服。
醫療氣象專家研究發現,最舒適的被窩氣候要求有每秒0.2米的微氣流。這么小的風速對人體近乎沒有吹風感,調節起來比較困難。一般來說,只要睡眠時被子沒有裹成“筒狀”,被子與身體間有一定的空間,並且在肩以下墊被與蓋被間留1-2處小小的縫隙,基本上就達到了令人體舒適的“微氣流”標準。
調節措施
提高溫度
為了確保臥床後能迅速入睡,可採取以下措施調節被窩溫度:
(1)臥床前用電熱毯或熱水袋,使被窩溫度提高到32℃以上,但不能超過35℃。溫度控制既可憑手感,也可用體溫表測量。
(2)臨上床前用熱水泡泡腳,有利於增進全身血液循環,縮短上床後身體與被窩的熱交換時間。
(3)選用厚薄適中的被子,一般以3公斤為宜,被子過輕,達不到隔熱、保暖的效果;被子過重,既壓迫胸部,導致肺活量減少,易做噩夢,又易使被窩溫度超過35℃,使人體新陳代謝過旺,能量消耗增大,汗液增多,醒後反感疲勞、睏倦,容易受涼。
降低濕度
為了使被窩濕度趨於最佳狀態,可採取以下措施:
(1)降低室內空氣濕度。陰雨和降雪天氣,臥室內濕度常達70%以上。天晴後,就應及時開窗通風、採光,使室內濕度迅速降低;若長時間陰雨或降雪,可通過室內增溫達到降濕的目的。
(2)被子、床單要勤洗曬,從而保持棉絮和被面的乾燥。
(3)內衣厚薄要適中,質料要合適,一般以穿對皮膚無刺激、吸濕性強的棉織品為佳。此外,睡眠時把兩臂伸出被外,對降低被窩濕度也是有利的,但要防止臂、肩部受涼,身體虛弱的老年人或肩、臂關節炎患者則要慎重。
氣流暢通
(1)冬天睡覺不要用被子蒙頭。醫療氣象專家研究發現,最舒適的被窩小氣候要求有每秒0.2米的微氣流。這么小的風速對人體近乎沒有吹風感,調節起來比較困難。
(2)被窩氣流應保持每秒20厘米左右。因此被子不要捂得過嚴,也不要四處透風。被子以輕、暖、軟為宜。
(3)只要睡眠時被子沒有裹成“筒狀”,被子與身體間有一定的距離,並且在肩以下墊被與蓋被間留1~2處小小的縫隙,基本上就達到了令人體舒適的“微氣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