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牒行縣因書所見呈寮友

《被牒行縣因書所見呈寮友》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此詩主要描寫了當年災荒造成的荒涼破敗的景象,以及當地百姓祈雨驅蝗的情形,表達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無限關懷與憐憫之情。全詩以敘述的口吻,將自己在災區所見的荒涼破敗的景象,以及百姓祈雨驅蝗的情形娓娓道來,情境蒼涼淒切,感情真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被牒行縣因書所見呈寮友
  • 出處:《集古錄》
  • 作者:歐陽修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五言排律
  • 字數:80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被牒行縣因書所見呈寮友
周禮恤凶荒,軺車出四方。
土龍朝祀雨,田火夜驅蝗。
木落孤村迥,原高百草黃。
亂鴉鳴古堞,寒雀聚空倉。
桑野人行饁,魚陂鳥下樑。
晚煙茅店月,初日棗林霜。
墐戶催寒候,叢祠禱歲穰。
不妨行覽物,山水正蒼茫。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ー。世傳為周公旦所著,但實際上成書子兩漢之間。《周禮》《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恤:體恤,安撫。凶荒:指很嚴重的荒。
②軺車:一般來說,車是由車輪、車軸、車與和傘蓋等組成,是古代官家使者所乘的輕便馬車。四方: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各個地方。
③土龍:古人祈雨時所造的龍形泥塑,以古應龍為原型。有說土龍是中國民間流傳的動物,生活在稀鬆的土壤中,行動敏捷,體形龐大,也有人認為它純粹是根據蛇幻想出來的。
④迥:遠,遠處。
⑤古堞:古城牆上如齒狀的矮牆。
⑥行饁:往田間送飯。
⑦陂:池塘。
⑧墐戶:用泥土堵住門窗。催:逼迫,催促。
⑨叢祠:荒野叢林間的祠堂。禱:祈禱。歲穰:豐年。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按《周禮》所制定的禮制,朝廷應該憐惜大荒之年的百姓,應該派遣官家的軺車奔赴四方。
救濟然後建造土龍泥塑,清晨擺上祭祀用品祭告求雨,田裡燃起火把,晚上一起忙著驅趕蝗蟲。
這樣的災荒之年,樹葉落盡,遠處是孤寂的村莊,一望無際的原野,到處百草枯黃。
古城樓牆上,烏鴉紛紛鳴噪亂飛,寒風裡飢餓的鳥雀,渴望能找到點糧食,紛紛圍聚到空空的穀倉旁。
桑樹下、野地里,農夫忙著送飯下田,魚池早已乾涸,堤堰上只有鳥雀來回飛翔。
傍晚的炊煙隨月亮的升起彌散在茅屋上方,初升的太陽消融了棗林的白霜。
嚴寒驅迫而來,趕忙用泥土堵住窗戶,為了祈禱年年歲歲雙豐收,人們都奔向叢林中的荒祠祈禱燒香。
大家不妨到處走走看看,此刻的山山水水,正一派蒼涼迷茫。

創作背景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夏秋之間,洛陽地區發生旱蝗災害,歐陽修奉命視察河南府屬縣,此詩寫於巡視途中。

作品鑑賞

這首詩中主要描寫了當年災荒造成的荒涼破敗的景象,以及當地百姓祈雨驅蝗的情形。詩中開篇兩句,說明了這次出行的原因,是奉朝廷之命前去災荒地區巡視賑災,稱讚當今皇上體恤民情。接下來描繪了到災區所看到的情景。人們修塑“土龍”祭神求雨,夜裡點燃火把驅逐蝗蟲,隨處可見的是落盡樹葉的枯木、百草不生的荒原、烏鴉亂叫、寒雀圍倉、魚塘乾涸、棗林霜欺、炊煙稀薄,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象。但是人們沒有放棄,依然到田間送飯守護莊稼,不辭辛苦到野外叢林的祠堂里去祭祀祈禱,渴盼能夠年年豐收,他們虔誠的情之真切,怎能不令人感動!所以詩人以“不妨行覽物,山水正蒼茫”作結,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呼籲,呼籲朝廷,呼籲那些執政者真心體恤百姓疾苦。全篇以敘述的口吻,將自己在災區所見的荒涼破敗的景象,以及百姓祈雨驅蝗的情形娓娓道來,情境蒼涼淒切,感情真摯,表達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無限關懷與憐憫之情。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