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掩蓋的原罪:奴隸制與美國資本主義的崛起

被掩蓋的原罪:奴隸制與美國資本主義的崛起

《被掩蓋的原罪:奴隸制與美國資本主義的崛起》是2019年4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愛德華.巴普蒂斯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被掩蓋的原罪:奴隸制與美國資本主義的崛起
  • 作者:愛德華.巴普蒂斯特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 定價:11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1309120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長久以來,美國人傾向於將奴隸制視為一種前現代制度,屬於這個國家的原罪。但是,年代的隔閡,割裂了奴隸制與美國後來成功的聯繫,這種看法對於數百萬慘遭束縛的奴隸而言無疑是一種傷害。
歷史學家愛德華?巴普蒂斯特告訴讀者這樣一個事實:在美國獨立後的80年裡,奴隸制的擴張推動了美國的發展和現代化。短短几十年,南方從沿海狹長地帶的破舊煙*種植園,成長為橫貫大陸的一個棉花帝國,為美國發展成為一個現代的資本主義工業經濟體,打下了重要基礎。巴普蒂斯特認為,內戰以前,美國經濟上*大的創新是想盡辦法通過奴隸制賺更多的錢。奴隸主通過強制遷移和嚴酷刑罰,強迫被奴役的非洲裔美國人不斷提高生產效率,進而從他們身上壓榨出巨額利潤,這才使得美國能夠牢牢掌握工業革命的關鍵原料——棉花的世界市場,zui終成為一個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富裕國家。
巴普蒂斯特結合奴隸的口述、種植園的相關記錄,以及報紙、政客、企業家、逃亡奴隸的有關陳述,對美國歷史作了全新而又大膽的解讀。他讓讀者認識到美國霸權深處的暴力,以及終結了奴隸制的生存欲望和反抗,而正是後者,創造了支撐美國zui深層次自由夢想的文化。

作者簡介

愛德華?巴普蒂斯特(Edward E. Baptist),美國康奈爾大學歷史學教授。2014年,他憑藉《被掩蓋的原罪:奴隸制與美國資本主義的崛起》一書,先後獲得美國歷史學家協會頒發的“艾弗里?克雷文獎”和 “西德尼?希爾曼獎”。 他的另一部獲獎作品是《締造一個古老的南方》(Creating an Old South)。

圖書目錄

導言 心 1937
人們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觀點:正是商品化、苦難與折磨,以及對美國黑人的奴役,造就了美國的強大和富有。然而,事實就是如此。被掩蓋的另一半故事令人刻骨銘心。
第1章 足 1783—1810
身披鎖鏈的奴隸隊伍和運送他們的白人叮噹作響地走過數百英里的路程,走向未知的西南邊疆地區。他們在地理上、 政治上、 經濟上所開闢出的道路,鞏固了國家的團結,加快了國家的成長。
第2章 頭 1791—1815
在密西西比河口,暴力武裝像守護嬰兒一樣保衛著新的奴隸制,他們在這個嬰兒的搖籃邊築起堡壘,上面掛滿了許許多多叛亂者的頭顱。
第3章 右手 1815—1819
右手的權力是主宰的力量,是國王的權力,是武器的威力,是律法的權威。19世紀初,在權力和地位之爭中獲勝的群體和個人,積累了前所未有的右手權力。
第4章 左手 1805—1861
奴隸主通過壓迫性的直接監督和恐怖的折磨手段,激發出奴隸左手的能力,迫使奴隸靈巧的左手服務於他們的右手權力,使奴隸成為只剩下工作的左手的隱形體。
第5章 舌頭 1819—1824
音樂不能阻止黑人被鞭打,也無助於他們填飽肚子, 但音樂是他們的第二個舌頭,能讓他們說出第一個舌頭不能直接說出的話,從中他們感受到了另一個自我在呼吸,使其得到救贖。
第6章 呼吸 1824—1835
奴隸制的擴張是有意識的選擇, 是一種蓄意的犯罪。黑人奴隸作為這段重大犯罪史的共同受害者,他們在險惡的環境中團結在一起,相濡以沫,他們的肺呼吸著永不屈服的精神。
第7章 種子 1829—1837
奴隸主奴役黑人男女播下自己夢想的種子,最終種子以可控和不可預見的兩種方式萌芽了,即19世紀30年代形成的兩黨制和1829—1837年的經濟繁榮,而正是這場繁榮為美國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第8章 血 1836—1844
在19世紀30年代的危機和分裂中,在白人的金融操縱和破壞下,黑人家庭分崩離析,喪失了彼此維繫的血緣關係,他們既沒有了過去,也失去了將來。奴隸制滴血的刀刃上, 沒有人比奴隸流的血還多。
第9章 背部 1839—1850
19世紀40年代早期,北方人踩在奴隸的背上建立了強大的工業體系,經濟的迅猛發展,使他們在政治上不再依靠南方,並開始利用政治手段反對奴隸制的進一步擴張。
第10章 手臂 1850—1861
整整70年, 南北方的政治、經濟精英以及許多普通白人一直通過買賣奴隸、剝削奴隸的身體和智慧來榨取利益。約翰·布朗振臂高呼解放奴隸的起義失敗,表明遊戲規則已經改變,美國必須做出選擇:全面擴張奴隸制還是全面推行自由制度?
第11章 屍體 1861—1937
奴隸們團結起來,親手葬送了奴隸制。儘管新型迫害接踵而至,但奴隸們仍舊在探索新的方法去保護和捍衛他們的靈魂。他們在恐怖、偷盜和死亡的威脅下求生,他們學會了抓緊時間但不匆忙,犧牲自己但不失靈魂。
後記
致謝
注釋
原書索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