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志願

“被志願”是被迫去從事志願活動,情面形勢逼迫或者單位強制性,伴隨公益活動的日益頻繁和“志願者”一詞在社會中的普及而產生的一個概念。從社會調查的分析結果來看,“被志願”可以從兩方面定義:個人或福利機構因頻繁接受志願者的公益服務而感到負擔過大甚至產生牴觸情緒;個人或者社會團體因各種原因,抱著消極的心態參與或組織一些形式意義上的公益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被志願
  • :被迫去從事志願活動
  • 原因:情面形勢逼迫或者單位強制性
  • 內容:參與或組織形式意義上的公益活動
評價,調查,

評價

志願者(英文Volunteer)聯合國將其定義為“不以利益、金錢、揚名為目的,而是為了近鄰乃至世界進行貢獻活動者”,指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而不關心報酬奉獻個人的時間及精神的人。

調查

根據調查顯示,62.74%的網友曾經在單位、學校或是其他情況的壓力下“被志願”.超過八成的網友都清楚地知道什麼是“志願者”,而做過志願者的網友則占了52.92%;在參與調查的2922名網友中,有256名表示,曾經當過志願者但對“志願者”的概念並不是很清楚。
面臨被志願,53.29%的網友選擇了忍氣吞聲,默默接受,畢竟還要工作學習下去;僅不足兩成網友選擇了“反抗--絕對不接受這樣的行為”;另外近三成的網友表示,看情況決定。
39.81%的網友認為,無論是學校還是單位,在號召大家做志願者的時候,要明細準確地傳達志願精神,而不是以權力壓人。
39.22%的網友表示“被志願”事件的發生,讓我對志願者的概念有了動搖,現在的志願者已經不那么純粹,不太想當志願者了。
15.75%的網友認為,做一名志願者本是好事,既能夠幫助他人,也能實現自我成長。一旦“被志願”,志願服務的質量估計也會下降。僅有5.24%的網友表示,“被志願”事件的發生,不會影響我願意做一名志願者的態度,有合適的機會還會做志願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