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 書名被動式海洋微波遙感研究進展
- 書號978-7-118-11860-5
- 作者(美)維克多·瑞茲
- 出版時間2019年8月
- 譯者陳勁等
- 版次1版1次
- 開本16
- 裝幀精裝
- 出版基金裝備科技譯著出版基金
- 頁數232
- 字數242
- 中圖分類P715.7
- 叢書名
- 定價98.00
內容簡介
該書系統闡述了近年來海洋微波遙感技術尤其是被動式遙感技術的新理論、新技術與新進展,是作者數十年從事微波遙感研究工作成果的總結。書中詳細分析了海洋波浪模型、微波輻射特性、多波段觀測技術以及新科技手段的多種套用場景等最新科研成果與發展趨勢,對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技術工程師和研究生等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基本定義1
1.2儀器性能2
1.3數據處理、分析與解釋3
1.4相關理論4
1.5歷史年表4
1.6本書目的6
參考文獻6
參考書目7
第2章海洋現象8
2.1引言8
2.2海洋大氣界面結構8
2.3表面波分類10
2.4風浪的產生與統計11
2.4.1產生機制11
2.4.2統計描述和波數譜12
2.4.3表面動力學:理論要素14
2.4.4表面波-波相互作用與表征16
2.4.5弱湍流理論19
2.4.6海洋中的流動不穩定性20
2.4.7表面波和內波的相互作用與表現23
2.4.8任意分層海洋的模型25
2.4.9雙層分層和相互作用的模型25
2.5波浪破碎與分散介質26
2.5.1波浪破碎機理27
2.5.2泡沫和白浪30
2.5.3波浪破碎和泡沫/白浪統計特性32
2.5.4表面氣泡總數36
2.5.5飛沫和氣溶膠37
2.5.6近海面(水下)氣泡40
2.5.7表面膜、油膜和乳液40
2.6溫鹽精細結構42
2.7雙擴散對流與不穩定性45
2.8自相似性和湍流入侵48
2.9小結50
參考文獻51
第3章海洋微波輻射65
3.1主要因素與機制65
3.1.1引言65
3.1.2微波表征67
3.1.3基本關係68
3.1.4斯托克斯參數和極坐標元素71
1.1基本定義1
1.2儀器性能2
1.3數據處理、分析與解釋3
1.4相關理論4
1.5歷史年表4
1.6本書目的6
參考文獻6
參考書目7
第2章海洋現象8
2.1引言8
2.2海洋大氣界面結構8
2.3表面波分類10
2.4風浪的產生與統計11
2.4.1產生機制11
2.4.2統計描述和波數譜12
2.4.3表面動力學:理論要素14
2.4.4表面波-波相互作用與表征16
2.4.5弱湍流理論19
2.4.6海洋中的流動不穩定性20
2.4.7表面波和內波的相互作用與表現23
2.4.8任意分層海洋的模型25
2.4.9雙層分層和相互作用的模型25
2.5波浪破碎與分散介質26
2.5.1波浪破碎機理27
2.5.2泡沫和白浪30
2.5.3波浪破碎和泡沫/白浪統計特性32
2.5.4表面氣泡總數36
2.5.5飛沫和氣溶膠37
2.5.6近海面(水下)氣泡40
2.5.7表面膜、油膜和乳液40
2.6溫鹽精細結構42
2.7雙擴散對流與不穩定性45
2.8自相似性和湍流入侵48
2.9小結50
參考文獻51
第3章海洋微波輻射65
3.1主要因素與機制65
3.1.1引言65
3.1.2微波表征67
3.1.3基本關係68
3.1.4斯托克斯參數和極坐標元素71
3.1.5天線和輻射計參數71
3.2海水的介電特性72
3.2.1引言72
3.2.2弛豫模型73
3.2.3溫度和鹽度的影響74
3.3表面波和風的影響77
3.3.1引言77
3.3.2粗糙水面微波輻射的諧振理論78
3.3.3雙尺度和三尺度修正模型82
3.3.4短重力波的貢獻84
3.3.5準靜態和阻抗模型87
3.3.6風的影響91
3.4破碎波的影響94
3.5泡沫、白浪、氣泡和飛沫的貢獻95
3.5.1泡沫和白浪的微波特性95
3.5.2飛浪的輻射性102
3.5.3氣泡的貢獻105
3.5.4泡沫-飛沫-氣泡聯合模型108
3.6(亞)表面湍流的測量112
3.6.1表面湍流112
3.6.2亞表面湍流113
3.7漏油和污染的輻射性117
3.7.1油和污染物的介電性能117
3.7.2微波模型與效果118
3.8大氣的影響121
3.9小結122
參考文獻123
3.2海水的介電特性72
3.2.1引言72
3.2.2弛豫模型73
3.2.3溫度和鹽度的影響74
3.3表面波和風的影響77
3.3.1引言77
3.3.2粗糙水面微波輻射的諧振理論78
3.3.3雙尺度和三尺度修正模型82
3.3.4短重力波的貢獻84
3.3.5準靜態和阻抗模型87
3.3.6風的影響91
3.4破碎波的影響94
3.5泡沫、白浪、氣泡和飛沫的貢獻95
3.5.1泡沫和白浪的微波特性95
3.5.2飛浪的輻射性102
3.5.3氣泡的貢獻105
3.5.4泡沫-飛沫-氣泡聯合模型108
3.6(亞)表面湍流的測量112
3.6.1表面湍流112
3.6.2亞表面湍流113
3.7漏油和污染的輻射性117
3.7.1油和污染物的介電性能117
3.7.2微波模型與效果118
3.8大氣的影響121
3.9小結122
參考文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