袚拼音是fú,屬於非通用字,本義指少數民族的服裝,又指系在衣服前面的大巾,讀作bō;又讀作fú,義同“韍”,指蔽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袚
- 拼音:fú
- 部首:衤
- 倉頡:LIKK
- 統一碼:889A
- GBK:D093
- 四角碼:33247
- 五筆86:PUDC
- 98五筆:PUDY
漢語字典,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音韻參考,字源字形,相關詞語,
漢語字典
[①] 袚[bō]
[《廣韻》北末切,入末,幫。]
[《集韻》分勿切,入勿,非。]
(1)蔽膝。
(2)古代樂舞中舞者所執的舞具。
[②] 袚[fú]
[《集韻》敷勿切,入勿,敷。]
通“祓1”。
古時一種除災求福的祭祀。亦泛指掃除。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𠀤北末切,音撥。《說文》蠻𡗝服也。
又《集韻》敷物切,音拂。義同。
又分物切,音弗。《博雅》𧟔、袚、䙁,褯也。
又方未切,音沸。《玉篇》蔽膝也。《揚子·方言》蔽膝,江淮之閒謂之褘,或謂之袚。 《玉篇》或作撥。《類篇》又作𧙂、𧘟。《集韻》亦作𧙄。
說文解字
【卷八】【衣部】袚
蠻夷衣。從衣犮聲。一曰蔽厀。北末切
說文解字注
(袚)蠻夷衣。左衽衣。從衣。犮聲。北末切。十五部。一曰蔽厀。方言曰。蔽厀江淮之閒謂之褘。或謂之袚。郭音沸。
音韻參考
[廣 韻]:方肺切,去20廢,fèi,蟹合三去廢幫
[粵 語]:fai3fat1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
相關詞語
zhū bó
紅色的系印帶子。借指仕途。
dòu bó
即斗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