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袋鼠花因其冠筒形狀奇特,中部膨大,兩端縮小尖細、酷似袋鼠腹部而得名。
形態特徵
袋鼠花為
多年生草本,具有較短的根莖,株高40~120厘米,鬚根較細但很發達。莖上附著細絨毛,顏色視品種不同而著生,莖的粗度達0.4厘米左右。
花莖自葉間抽出,
總狀花序,唇形花冠,因管狀外形上附著天鵝絨似的絨毛,酷似袋鼠爪而得名。花序碩長,有花達15~20朵之多。花色繁多、絨毛狀,分櫱性較強。花期長,春天到夏天都能開花。
產地生境
袋鼠花性喜明亮的散射光,基質排水需好,澆水量需適度,稍具耐旱力,待表土乾松後再澆水,夏季悶熱易生長停頓或造成落葉現象,冬季氣溫驟變也易落葉,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
分布範圍
袋鼠花原產巴西,中國華中、華南、西南等地區也可栽培。
繁殖方法
袋鼠花主要繁殖方法為分株繁殖和水中扦插繁殖。袋鼠花很難通過種子繁殖,商業種苗一般通過組培生產。組培生產出的植株常常表現為生長高度一致,花期花色基本相同,易於商品性生產和管理。由於袋鼠花具有分櫱性較強的特點,所以當植株生長過密時可以進行分株。分株時,根部切口需用800倍液的
多菌靈或1000倍液的
百菌清進行消毒。分株後澆透水,待新芽開始生長後進入常規管理。此繁殖方法可以保持母株當年開花,但繁殖係數低,分株後,植株恢復生長慢,不適於規模栽培。
栽培技術
袋鼠花對光照敏感,如果夏秋季陽光直射時,葉會
枯黃,甚至整株枯死。在冬季,由於陽光不強烈,可以讓袋鼠花適當接受一些直射陽光。
袋鼠花的最適生長溫度為15~25℃,在廣東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溫度都適宜袋鼠花的生長,但是如果冬季溫度低於5~7℃時就要注意
防寒保溫。
袋鼠花喜水,在生長旺盛期要保持盆土完全濕潤。在冬季休眠期,待盆土表面約一厘米深處乾後才進行再次澆水。如果泥土太乾,會導致葉叢暫時褪色,再次澆水後才恢復原色,而葉尖則可能永久地變成棕褐色,因而大大降低觀賞價值。
袋鼠花也喜歡較高的空氣
濕度,所以在夏秋氣候乾燥時,要通過噴水等措施來增加植株周圍的空氣濕度,否則葉片頂端或邊緣也可能出現枯焦。
對已開始長出小植株的袋鼠花,每半個月可以施一次以氮為主的
追肥。
袋鼠花室內培育應將盆株置於全天無陽光直射處,開花前可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袋鼠花對低溫較敏感,氣溫降至10℃以下葉色變黃,出現斑駁並脫落。忌暑熱,夏季仍應放在室內,注意通風遮蔭,經常保持濕潤。澆水應本著“寧濕勿乾”的原則,春秋乾燥季節葉片水分蒸發旺盛,應增加澆水次數,但要注意不要過濕。12月至翌年1月,植株進入休眠期,為使來年花開繁茂,室溫宜控制在14~16℃之間,並控制水分的供給,保持適當乾燥。生長季節要注意保持高濕的環境,可採用噴霧法加濕,或經常用清水噴灑盆株及周圍地面。但當花蕾上色或進入開花期,噴霧即應停止,否則葉片產生黃斑。生長旺盛期每1~2周施肥一次,並多加磷肥,以利花蕾的形成。袋鼠花較耐修剪,久不修剪開花部位上移,可在花後對其主側枝進行輕短截,使之形成更多分枝。
病蟲防治
袋鼠花的主要病害是
黑斑病,這種病害傳播很快,如不及時防治,可導致全株毀滅性災害。可用1000倍液的百菌清進行防治,每10天噴霧1次,效果較好。
主要價值
袋鼠花因花形奇特而有趣,且葉面圓富有光澤,可以終年開花,適宜作中小型盆栽或室內懸吊、走廊綠飾用,觀賞效果極佳;還因其花型鼓脹如錢包,有富裕、美好的寓意,作為商鋪、門店室內景觀有招財留財之意;又因代表浪漫、富有想像力,嚮往美好的事物,適合擺放在書房的書桌,客廳的茶几,房間的窗台上,臥室的梳妝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