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果草

袋果草

袋果草為桔梗科袋果草屬的植物。生長於海拔500米至3,000米的地區,多生在林下及溝邊潮濕岩石上。主要價值為藥用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袋果草
  • 學名:Peracarpa carnosa (Wall.) Hook. f. et Thom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 亞科:桔梗亞科 Campanuloideae
  • :袋果草族 PERACARPEAE
  • :袋果草屬 Peracarpa
  • :袋果草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雲南、四川、貴州等省及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袋果草
纖細草本,莖肉質,直徑約1毫米或不及1毫米,長5-15厘米,無毛。葉多集中於莖上部,具長3-15毫米的葉柄,葉片膜質或薄紙質,卵圓形或圓形,基部平鈍或淺心形,頂端圓鈍或多少急尖,長8-25毫米,寬7-20毫米,兩面無毛或上面疏生貼伏的短硬毛,邊緣波狀,但灣缺處有短刺;莖下部的葉疏離而較小。花梗細長而常伸直,長可達6厘米,但有時短至1厘米;花萼無毛,筒部倒卵狀圓錐形,裂片三角形至條狀披針形;花冠白色或紫藍色,裂片條狀橢圓形。果倒卵狀,長4-5毫米。種子棕褐色,長1.7毫米。花期3-5月,果期4-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習性:生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林下及溝邊潮濕岩石上。

分布範圍

產地分布:產西藏(亞東、野貢)、雲南(維西、騰衝、景東、滄源)、四川(峨邊、峨眉山寶興、金佛山)、貴州(凱里)、湖北(神農架)、江蘇南部、浙江(杭州飛來峰)、台灣(太平山)。克什米爾地區、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東部、泰國、菲律賓、日本和蘇聯遠東地區也有。

主要價值

藥名:袋果草
學名:Peracarpa carnosa (Wall.) Hooker f. & Thomsn別名:山桔梗草。
科名:桔梗科Campanulaceae
形態:匯考]本種植株形態與同科之卵葉半邊蓮近似,惟本種花冠鐘形,白色至菲紅色,後者花冠如“半邊蓮”, 粉紅色至淡紫色,而不同屬植物。(著者)
分布:中國大陸南部及西南部。尼泊爾印度俄羅斯東南部及日本
功效:全草有祛風除濕,利尿消腫之效。治風濕關節炎,筋骨疼痛,濕疹,腹瀉,小便下利,小兒驚風。
出處:原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
袋果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