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袁隆平的青少年時代》主要內容包括二毛的特殊洗禮;“煙花三月下揚州”;胖狐狸的故事;山羊和灰狼的故事;“人是從哪裡來的?”;永誌不忘;來到嫘祖的故鄉;戰亂中的世外桃源;“二毛落水了!”;“什麼是人生的色澤?”;霧都重慶的年少時光等。
圖書目錄
二毛的特殊洗禮
“煙花三月下揚州”
胖狐狸的故事
山羊和灰狼的故事
“人是從哪裡來的?”
永誌不忘
來到嫘祖的故鄉
戰亂中的世外桃源
“二毛落水了!”
“什麼是人生的色澤?”
霧都重慶的年少時光
他選擇了農校
走上湘西安江農校的講壇
他愛上了湘楚大地
挑戰權威
一株“鶴立雞群”的水稻
飢餓的年代
挑戰飢餓
禾下乘涼的夢想
天涯海角覓知音
伉儷偕行
雄才在磨難中穿行
松鼠朋友
靈感再閃現
穿梭在綠色的原野上
在尋找“野敗”的日子裡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
開創一條水稻高產之路
希望之光
歡呼科學的春天
榮譽接踵而來
綠色神話
雜交水稻之父
山外青山樓外樓
群星璀璨
東方魔稻
和平使者
當被評選為院士的時候
八千里路雲和月
神農禮讚
榮譽的巔峰
永遠的春天
獲獎後的談話
海棠花盛開的季節
造福全人類
胸懷民生(代後記)
作者簡介
袁隆平,1933年出生。中國作協會員。先後在河北青年報、河北日報從事編輯、記者工作,曾任河北青年雜誌社總編輯、花山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廢墟》《唐山大地震記事》《鴛鴦劍》,學術專著《報告文學的採訪與寫作》,報告文學集《媽媽,五丫對您說》,傳記文學《中國“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袁隆平傳》等。作品曾獲中國圖書獎等各項大獎。2005年,被中國傳記文學學會評選為首屆當代優秀傳記文學作家。
後記
胸懷民生
我在長沙市中國雜交水稻技術研究工程中心採訪袁隆平期間,曾有友人問我:“你為什麼以古稀之年,不辭勞苦,千里迢迢,來為袁隆平院士作傳?”記得當時我對這位友人的回答並不完整。當完成採訪之後,伏案沉思,我似乎找到了較為完整的答案。於是,我想到應當通過這篇文章,同這位友人作一次全面對話。簡而言之,我想通過這本文學傳記,弘揚袁隆平院士胸懷民生的偉大精神,傳遞給青年讀者一個美好的理想。那么,我的意願能夠為年輕的讀者所接受嗎?為此,我想就以下三個問題,與我的那位友人,也與我的青年讀者進行一番溝通:
第一,我為什麼要矢志不渝地為科學家作傳?
自我退休以後,我曾連續為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何澤慧、鄧稼先、袁隆平等多位科學家作傳,許多讀者或者給我寫信,或者打來電話,或者登門專訪,人們向我提出了一個同樣的問題:
“你為什麼以古稀之年,不辭勞苦,為科學家作傳?”
我的回答是:“因為他們是中國的科技偉人,他們受到中國人民的普遍尊敬和愛戴,為科技偉人作傳,我以為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
同樣,我作為一個作家,能夠再一次拿起筆來,為功勳卓著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傳,當然也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
這些科技偉人在各自的科研領域內,銳意創新,無私奉獻,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他們所取得的成功,使我們這個經濟尚不發達的國家,確立了世界強國的地位,從而振奮了我們的民族精神,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2006年春天,胡錦濤主席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自主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的偉大號召,全國人民積極回響,我們國家跨入了科技進步自主創新的新時代。在這個偉大的不平凡的年代,我將精心撰寫的此書奉獻給青年朋友們,力圖將老一輩科學家的光輝業績及其高尚智慧的人生介紹給親愛的青年讀者,以達到為青年一代樹立起良好的科技偉人的楷模目的!
我之所以熱心撰寫這些科技偉人,還因為我平生最為尊重的便是科學家,因為是科學家的創造和發明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生存狀態,所以我以為尊重科學,尊重科學家,應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以此書為載體,帶給青年讀者一份美好的理想。
20世紀60年代初,我們國家遇上了三年自然災害,那悽慘的一幕,深深刺痛了袁隆平這位胸懷民生的科技工作者,他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定格為“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以此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為了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袁隆平懷著急切心情,從事著水稻雜交的更代繁殖。40多年以來,他如同一隻候鳥,追趕著太陽,南繁北育,行程數十萬里,經過千萬次失敗,矢志不渝。他終於用他的智慧和汗水譜寫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壯麗篇章。袁隆平所培育的雜交水稻在我國大面積推廣以後,累計增產糧食4000億公斤,為中國人養活自己作出了重大貢獻。不久以前,袁隆平院士還向世人宣布了雜交水稻第三期的超產目標:在2010年,雜交稻畝產要達到900公斤;同時要把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他進一步構想,雜交水稻如果在世界範圍內推廣到1500萬公頃,按每畝增產2噸糧食計算,就能多產糧食3000萬噸,就可多養活1億多人口。這是多么廣闊的胸懷,這是多么遠大的抱負啊!
我在採訪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袁隆平院士既是科技偉人,也是非常單純的人。他將自己喻為一粒種子。他說,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才能枝粗果碩。我以為他的單純代表了一種正直無私的品格。他為了實現“讓更多人吃飽飯”的美好理想,單純得很真摯,很純潔,很高尚,很忘我,很無私。總之,袁隆平院士的美好理想、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堪稱革命理想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絕響!
所以,我作為本書的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以這本書為載體,帶給青年朋友們一份美好的理想。一位哲人說過:美好的理想是造物主賦予生命的一種本能。我以為,袁隆平院士將這種本能發揮到了極致。我相信,喜歡讀書的青年朋友,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但是,我願通過介紹袁隆平院士的美好理想,使得青年朋友原本具有的美好理想得到提升,從而到達一個新的高度。這個新的高度,可能會成為一種力量,成為一座到達彼岸的橋樑。
第三,為青年朋友們解讀袁隆平院士胸懷民生的偉大精神提供一個文本,願與青年朋友們共勉。
袁隆平院士已經是一位年滿77歲的老人了,本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了,可是,他卻依然故我,堅守在雜交水稻生產研究工作的第一線。他每天準時下田,越是打雷下雨,越是要下田,因為那是檢驗他的那些“寶貝”的關鍵時刻。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與上帝爭奪時間,力求為人民多做一點事情。”這位77歲老人的話語,深深地感動了我這個70多歲的老太太,我想到自己也應當像他那樣,用自己原本“倒計時”的生命,來為人民多做一點事情。
溫家寶總理探望袁隆平院士時,說過這樣一句話:“袁老作為老一輩科學家,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共和國不會忘記你們,人民不會忘記你們!”
是的,袁隆平院士作為功勳卓著的老一輩科學家,共和國不會忘記他,人民不會忘記他!我相信,我們的青年讀者也不會忘記他!所以,我將自己精心撰寫的此書奉獻給青年讀者,以求與親愛的青年朋友們共勉!
序言
美滿人寫美滿人
蔣子龍
人物傳記通常需“雙向選擇”,傳主選擇做傳人,作家選擇傳主。居功至偉、被尊為國家路標和界碑的“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中國核子彈之父”錢三強、“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主持了15次核試驗”的鄧稼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諸多科學巨匠的傳記,竟都出自祁淑英先生之手。被這些影響了歷史的天才人物選中的作家,該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先說她寫的第一部“巨人傳”——《錢學森》。最早選中她的並不是傳主,而是國家。1993年底,中央發文號召全國向五個先進人物學習,其中有唯一的科學家錢學森,花山文藝出版社順勢邀請剛退休的老記者、老編輯祁淑英為其立傳。而傳主本人卻不同意生前立傳。本來是“雙向選擇”的事情,一方不配合,如何能“傳”得成?恰恰是多年的記者生涯幫了她的忙。祁淑英在先生魏根發的陪同下,採用了“曲折迂迴”、“紮根串聯”的辦法,先從自己認識的科學家入手,繼而採訪了何祚庥、于光遠、傅承義、朱兆祥等科學界的名家,由他們引薦採訪了錢學森的同學,走進了錢學森親自創建的力學研究所,所里為祁淑英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資料。而後他們開始占有各大圖書館和大機關資料室里與錢學森有關的資料……歷時近兩年,她成了“錢學森資料大全”,西安交通大學的錢學森圖書館得到訊息後,專程趕到她家中把全部資料複印收藏。
《錢學森》於1997年9月出版,10月末,錢學森夫人蔣英約請祁淑英夫婦來家做客,很動情地對他們說:“我連夜讀完了這本書,讀著讀著就哭了,讀完書竟哭濕了兩條毛巾。裡面有好多細節我都忘記了,你們是怎樣挖出來的呢?”當時錢學森健在,夫人的這番話可以理解為他們認可了出版社為他們選擇的做傳人。臨別時祁淑英懇請夫人對該書提些批評或建議,夫人說:“如果再修改,把學森晚年進行的複雜巨系統和大成智慧學的研究成果補充進去,就更完整了。”
於是《錢學森》一書有了後來的修訂版,更名為《錢學森傳》,獲“中國圖書獎”,祁淑英獲“優秀傳記文學作家獎”。書上雖只署著她的名字,而書稿的完成卻是他們夫妻二人的“流水作業”,她寫出一頁,魏根發先生在後面連謄清帶修改。魏先生是高級編輯,退休前為河北省廣播電台文藝部主任,寫一筆好字,無論毛筆、硬筆。老二位可謂伉儷偕行、珠聯璧合。受《錢學森傳》成功的鼓舞,兩人一鼓作氣,用同樣方法又完成了《鄧稼先傳》、《錢三強傳》。就這樣,祁淑英好像總是能機緣巧合,一“傳”引出下一“傳”,寫了一“傳”又一“傳”,用15年的時間完成了6位科學大家的傳記,堪稱皇皇巨著。
在敏感多事、聚訟紛紜的現代社會,文字爭端劇增,作家們謹小慎微地躲避著“真人真事”,害怕“觸雷”。祁淑英卻不躲不閃,直面最為敏感的高端功勳人物最真實的生活,並且連連獲獎,好評如潮。這就是她做傳的最大特點,總是對傳主懷著一種真實自然的崇敬來做傳。在這個流行“戲說”、以“雷人”為時尚的娛樂時代,她做的是“史傳”,以史實為根據,為傳主立正史,寫出他們的生命史、事業史、家庭及情感史。她的文字敢於面對傳主、面對社會、面對歷史的考量。
也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大科學家的“大”,以及他們“大”在哪裡、為何能“大”,從大處著眼,從細處落筆,生動地還原每一位傳主橫空出世時的國際大背景。比如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是20世紀的80年代初,印度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在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上喊出來的,並鄭重地向各國專家介紹說:“袁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給世界帶來福音。”其後袁隆平獲國際“拯救飢餓獎”,美國前總統顧問帕爾伯格在頒獎會上對他“隆”起為世界頂端,表示了由衷的欽佩和感謝:“袁的研究成果擊退了飢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營養充足的世界。”
錢學森何以被人譽為“中國飛彈之父”?他和晚一些的錢偉長同是世界航空航天領域的元老馮·卡門的學生和同事,曾參與設計了美國第一枚“下士”飛彈,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過貢獻。錢學森“用腦子記下了幾個大箱子都裝不下的資料和數據”,當時的美國海軍次長金波爾有句名言:“錢學森無論到哪裡,都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但他還是把錢學森說“小”了,錢學森回國領導研製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和飛彈,打破了國際上的核壟斷和核訛詐,其作為和貢獻才稱得上是偉大和不朽。錢三強夫婦也是如此,曾留學法國11年,先是約里奧·居里夫婦的得意門生,後成為他們的得力助手。他和夫人何澤慧博士共同發現並解釋了鈾的“三分裂”、“四分裂”現象,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婦”。1948年回國時,約里奧先生為表達對他的支持與友誼,將若干個保密的核數據和一包放射源贈送給了錢三強。他們也為自己的國家購置了第一批核物理實驗設備,參與領導和組織研製了中國第一枚核子彈、第一枚氫彈和第一枚戰略飛彈……這樣的功勳、這樣的人物,才配得起一個“大”字。
這些中國的科學奇才有個共同的特點:家學淵源、在國內受了良好的教育,出國則師從當時世界上的頂尖人物。回國後,為國際大勢所逼,民族急需,舉國重視,在他們所從事的領域幫助落後的祖國跟上世界尖端,成就大國地位。“偉大的代價是責任”,民族和國家的急需,會使人崇高。祁淑英借幾部科學家的大傳,勾勒出了能毀滅地球數十次的核威脅的由來:1945年7月16日,美國第一顆核子彈試爆成功,就在同一天,美、英、蘇三巨頭聚在一起召開了著名的“波茨坦會議”,用邱吉爾的話說,“杜魯門像換了一個人,告訴俄國人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操縱了整個會議。不可一世的史達林竟都接受下來”。三個月後在五國外長會議上,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更加蠻橫,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嘲諷他:“國務卿先生,你的口袋裡是不是裝來了一顆核子彈?”貝爾納斯卻有恃無恐:“如果你還繼續延長時間不談正事的話,我就從口袋裡拿出個核子彈叫你嘗嘗!”人造的核子彈,主宰了人類的國際事務。當蘇聯也有了核子彈後就更牛了,赫魯雪夫竟在聯合國的講壇上公然進行核恐嚇:“我的核按鈕在陪伴我演講,我的氫彈、核子彈在為我伴奏。”
1953年,約里奧·居里夫婦托中國放射化學家楊承宗帶口信:“你回國後告訴毛澤東,要反對核子彈你們自己必須擁有核子彈。”就在當年,一次毛澤東在向錢三強敬酒的時候下達了命令:“到時候了,我們也要搞一點核子彈、氫彈。沒有這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如古人所論:有非常之勢,然後有非常之人;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當我們的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後,周恩來發出的第一聲感慨是:“現在是應該掃清一切自卑感的時候了。”原來在沒有核子彈前,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一直不能真正挺直腰桿。陳毅元帥說得更痛快:“有你們這些科學家撐腰,我這個外交部長就好當了!”至今,這些科學巨匠們創造的業績,不還在實實在在地支撐著我們的大國地位嗎?
不能不相信,偉大人物的產生是可遇不可求的,充滿“天啟”。哪個時代需要巨人,就迎來並創造了自己的巨人,他們的精神卻不只溫暖和照耀了那一個時代。祁淑英對傳記文學的貢獻,就是寫出了傳主的文化史。“三錢”同為五代吳越王錢謬後裔,此一脈群星璀璨,還有錢玄同(錢三強之父)、錢穆、錢鐘書等鴻儒碩學。錢學森遠行前,其父塞給他一張紙條作禮物,上寫:“人,生當有品:如哲、如仁、如義、如智、如忠、如悌、如孝!吾兒此次西行,非其夙志,當青青然而歸,燦燦然而返。”這很像諸葛亮式的“錦囊妙計”,成為錢學森的座右銘。後來因為要堅決回國被關進美國監獄,在大牢中他朗聲抗辯:“家父告訴我說,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美國人不解其意,而他卻繼續從容地講出自己的道理……
錢偉長保存的《錢氏家訓》中也有類似的內容:“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鄧稼先出身世代書香門第,其六世祖鄧石如被推為“清朝第一人”,其父鄧以蜇是現代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終生從事文化教育事業,對鄧稼先自小進行了嚴格的傳統文化教育,培養了他忠正純良的品格。為了造出核子彈,他沒有講出任何理由就失蹤般地離開了百般恩愛的妻子和一雙年幼的兒女,隱身大漠28年,再見到親人時已經因核輻射患上絕症。古人云,臨大險而不懼,聖人之勇。鄧稼先率領的原子團隊,被稱作“滿門忠孝!”人們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詞來稱頌他們。沒有單純、善良和忠誠,就不會產生偉大。“滿門忠孝”是一種真正的偉大,這種偉大不是讓別人感到渺小,而是讓所有人都成就偉大。當核試驗成功起爆的那一瞬間,隨著大地沉悶地抖動,鄧稼先繃緊的身軀卻暈倒了,然而他生命的金字塔,卻高聳入雲!
由此可見,文化培養巨人,只有重視文化才能產生巨人。這些科學巨匠生命飽滿、人格健朗,就像愛因斯坦評價居里夫人一樣:“第一流的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與成就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也往往取決於品格的程度。而且他們的品格將偕同他們的成就一起流傳於後人。”或許正是得益於此,祁淑英立傳的這些科學家們,都擁有美滿的家庭和婚姻生活。而婚姻,“是所有文化的起源,也是頂峰”。
一代才女何澤慧,終生都牢記還在當姑娘時外婆對她的囑咐:“作為一個女人,這一生之中要守住一個人、守住一個家。”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她是第一、錢三強是第二,然而在事業上要自己發現自己,在婚姻中要被對方發現,美滿的婚姻就是被愛情聖潔化、被生活牢固化。培根有妙論:“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人。”愛就是確信,美滿的婚姻就是以整個人生為目標,讓婚姻成為兩個人一生的凱旋門。
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是著名政治家許德珩的長女,畢業於巴黎大學,師從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學。他們的結合簡直是“一樁美麗的故事”……鄧稼先“失蹤”前,每天晚上都騎著腳踏車到公共汽車站接下班的妻子,風雨無阻。他的解釋是:“伴侶者,伴旅也!人生旅途上相依相伴。這是一種特殊的緣分,就應好生珍惜、細心維繫。”後來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每天對著他不知要喊多少聲“好爸爸”、“好好爸爸”。他曾對友人說:“二人相愛無以言敘,可敘之愛是有限度的。”美滿的婚姻就是“經常戀愛,而戀人不變”。他用自己的婚姻證明,愛是一種旅程、一種行動、一種聚合力、一種創造力。
蔣英是民國時期軍事學巨擘蔣百里的千金,以一首鋼琴曲為錢學森送行,可謂一曲“訂終身”。愛是選擇,不僅是選擇對方,也是選擇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錢偉長與夫人孔祥瑛則在戰亂年代經歷了生死戀情,讓一生的相濡以沫有了一個傳奇般的壯麗開篇,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袁隆平的父親是國民黨高官,母親乃大家閨秀,精通英語,可想而知在他的前半生經歷了多少坎坷,受到了多大的屈辱。夫人鄧哲是始終陪伴在他身邊的“賢哲”,處於低谷時勸慰他:“自古以來只要真的懷才,就不會不遇;有搞雜交水稻的抱負,就一定能搞成。”袁隆平功成名就時,夫人更顯“賢內助”本色,使得他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人還能過著“老農一樣的儉樸生活”,百萬獎金分文不取,全部用來獎勵青年科學家。難怪周圍的人稱頌他們是“天下最投緣的結合!”
祁淑英的筆墨是“從感情上認識偉大的人”,使傳記充滿情致和色彩。這是因為她自己就婚姻美滿。她信仰文字,而老伴是她終身的冬粉、助手、合作者,很多時候還是她的主心骨。美滿人寫美滿人,收穫美滿,這些傳記作品讓她的寫作生涯變得豐贍厚重、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