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昌,1925年8月出生,1948年1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8旅23團3營9連戰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林昌
- 籍貫:河南省南陽市
- 出生日期:1925年8月
人物經歷
1948年12月9~11日,袁林昌在淮海戰役第三次攻打東馬圍子戰鬥中,後腦勺上方被彈片炸傷,至今仍有一個傷疤。由於他作戰勇敢,經排長周國明介紹火線入黨,並提升為副班長。在淮海戰役雙堆集戰鬥時,由於他所在的便衣隊夜間插入敵部較深,後在敵軍航空彈猛烈轟炸下,一天一夜與大部隊脫節,戰友們個個是渴得舌頭髮癢,嘴唇裂口流血,無奈,只好爬著到500米外一條兩丈多深的河裡用手捧血水喝。
1949年11月,袁林昌隨大軍每天以130公里的速度追趕國民黨敗軍到白馬烏龍山。途中,他所發的3雙布鞋全部穿爛,最後5公里只得赤腳急行軍。一路上,他不顧腳磨破流出鮮血的疼痛,幫助年幼體弱的戰士扛槍背糧,到烏龍山後被提拔為班長。他所在營奉命攻打馬松河時,一舉截獲國民黨最後一批逃往台灣的船隻70多艘,俘虜敵軍500餘人。營長古運亭命令他班看押俘虜,他帶領全班戰士在房坡上架著機槍,不顧雨伴雪天氣里的寒冷,等到交接後才離開。在解放重慶時,他帶領爆破班炸開了重慶東大門。
1952年12月,袁林昌跟隨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16軍軍長尹先炳參加抗美援朝。在一次戰鬥中,由於他所帶的班出色地完成了戰鬥任務,被提拔為副排長。1953年6月,他又被選拔到團部便衣隊當班長。在一次插入敵後偵察割電線時被敵軍發現,幸虧躲閃及時,子彈從頭頂飛過,兩位安徽籍戰友犧牲。1955年2月回國,到湯陰縣休養3個月,5月30日復員回原籍。他看到農村互助組生產缺少牲口,就毫不猶豫地從復員費中拿出64元錢買回一頭大黃牛。接著,他在生產隊里當了多年隊長,由於工作踏實肯乾,以身作則,多次被評為“勞動模範”和“優秀共產黨員”。
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華北軍區給他頒發一枚“渡江勝利紀念章”;1950年解放軍西南軍區給他頒發一枚“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章”;1951年全國政協贈給他一枚“抗美援朝紀念章”。